教宗方济各2017年世界和平日文告:以非暴力作为缔造和平的政治风格
2017-01-01 08:49:12
(梵蒂冈电台讯)2017年元月1日新年伊始,教会庆祝天主之母节暨第50届世界和平日。教宗方济各在本届世界和平日文告中吁请所有善心人士让「爱和非暴力」来引导「人际关系」、「社会和国际关系」,以善胜恶,恢复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日由保禄六世教宗於1968年建立,每年元旦举行。教宗的和平日文告通常寄给世界各国外交部,表明圣座在新一年的外交路线。
以下是教宗方济各2017年元月1日世界和平日文告译文:
《非暴力:一种缔造「和平」的政治风格》
1.值此新年伊始,我衷心盼望全世界的人民和民族、各国领袖和政府、各宗教、民间和社团领袖都能享有和平。我但愿每一个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享有和平;我祈求每一个人身上的天主肖像能让我们彼此承认为神圣的恩赐,都被赋予浩大的尊严。尤其是在有冲突的情况下,让我们尊重彼此「最深的尊严」[i],使积极非暴力行动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今年的文告是世界和平日的第五十篇文告。在第一篇文告中,真福教宗保禄六世非常明确地对所有人发言,而不是只对天主教徒。「和平是人类进步的唯一方向,而不是野心勃勃的爱国主义所造成的紧张,不是暴力的征服,也不是压迫,来藉此维护一个虚假的政治制度。」他警告大家,相信「国际冲突不能靠理性的方法,也就是不能靠以法律、正义和公正为基础的谈判来解决,只能靠威胁和屠杀的武力来解决」的危险。保禄六世引用他的前任,圣若望廿三世在《和平於世》通谕中赞扬说:「对和平的爱及认知应以真理、正义、自由与爱为基础」。在这五十年间,这段话完全没有失去它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在这个时刻,我愿对「以非暴力作为缔造和平」的政治风格加以省思。我祈求天主帮助所有人在最内在的思想和价值观上培养非暴力的态度。愿仁爱与非暴力主导我们对待彼此的方式,不论是个人或在团体中或是在国际事务上。当暴力行为的受害者能够抗拒诱惑,不加报复时,他们就成为以非暴力缔造和平的最可靠的推动者。在地方上、在最平常的情况中,以及在国际秩序中,愿非暴力成为我们的决定、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以及我们的行动,而且更要成为各种政治行为的特徵。
破碎的世界
2.上一个世纪,曾受到两次严重世界大战的摧残、核子战争的威胁,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冲突,而今天,令人伤感的是,我们正面对一个可怕的、时断时续的世界战争。我们不容易知道,比起过去,现今世界上暴力的程度是否更严重,也不知道现代的传播方式及更大的流动性,是否令我们更觉察到暴力的存在,还是说,反而让我们对它更习以为常了?
不论如何,我们知道这种时断时续的暴力,这种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暴力,引起了很大的苦难:在各个国家及各洲的战争,恐怖主义、有组织的犯罪、事先难以预料的暴力攻击、移民受到的虐待、人口贩卖集团下的受害者,以及对环境的破坏。这会把我们带向何处呢?暴力能达成任何有永恒价值的目标吗?或者它只会带我们陷入报复,以及一连串致命的战争冲突,到最後,只造就了少数的「军阀」?
暴力并非治癒这破碎世界的良方。以暴制暴,充其量也只能让人被迫移民,并遭受巨大的痛苦,因为大量的资源被用於军事目的,却让年轻人、许多困苦的家庭、年长、体弱和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最糟的是,它会导致许多人的死亡──身体的以及心灵的──即使并非所有人。
喜讯
3.耶稣自己也曾生活在暴力的时代。然而他教导我们,暴力与和平交战的实际战场是在人的心里;因为「恶念是从里面,从人心里出来的」(谷七21)。但是基督的讯息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为正面的做法。祂不断宣讲天主对我们无条件的爱,这爱接纳人、宽恕人。祂教导门徒要爱他们的敌人(参阅:玛五44)、要把另一面脸颊也转给他们(参阅:玛五39)。当祂阻止别人向那位犯奸淫被捉住的妇人投掷石块时(参阅:若八1-11),以及在祂离世的前一天晚上,告诉伯多禄把剑放回原处时(参阅:玛廿六52),耶稣已经标示了一条非暴力的途径了。祂走在这条路上,直到终点,直到十字架前;藉着十字架,祂成为我们的和平,也终止了仇恨(参阅:弗二14-16)。凡是接受耶稣喜讯的人,就能够承认自己内心的暴力,也就能被天主的仁慈所治癒,而成为和好的工具。用亚西西的圣方济各的话来说,就是:「当你以你的口宣布和平时,务必确定你自己心中有更大的平安。」[ii]
今天,要做耶稣真正的门徒,也必须接受耶稣对於非暴力的教导。正如我的前任本笃十六世所说,那教导「合乎实际,因为它考量到世界上有太多暴力、太多不正义,因此除非有更多的爱及更多的善,无法克服这情况。这种『更多』来自天主」[iii]。他接着强调:「对基督徒来说,非暴力不仅仅是战术上的行为,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是一个人深信天主的爱及能力,因此能够毫不惧怕地,只以爱和真理来对付邪恶。爱自己的仇人,构成了『基督徒革命』的核心」[iv]。福音中,爱自己仇人(参阅:路六27)的诫命,「正可视为基督徒非暴力的大宪章。它并不在於向邪恶屈服……,而在於以善胜恶(参阅:罗十二17-21),因而打破不公义的锁链。」[v]
比暴力更强大
4.有时人们会认为非暴力即是顺服、不参与以及消极被动的意思,其实并非如此。德肋撒修女於1979年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就明确地传达了她自己的积极非暴力的讯息:「我认为家庭里不需要枪弹,以摧毁或带来和平──只须聚在一起,彼此相爱,……就能克服世上的一切罪恶」[vi]。因为武力是一种假象。「当武器贩子在贩卖武器时,那些可怜的缔造和平的人,则在奉献生命去帮助一个人,然後是另一个人,接着又是另一个人,」对於这些缔造和平的人来说,德肋撒修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象徵性人物,是一个标记」[vii]。去年九月,我以极其喜悦的心情宣布她为圣人。我赞扬她随时乐於帮助任何一个人,「透过她对人类生命──也就是那些未出生、被遗弃的生命的接纳和维护……,她俯身照顾那些虚弱、被遗弃在街头等死的人,在他们身上看到天主所赋予的尊严,她让世上有权有势的人听到她的呼吁,而在他们所制造的贫穷面前承认自己的罪行──是的,那是罪行![viii]」为了回应这一点,她的使命──而她代表成千、甚至数百万人士──就是伸出触角,触及那些受苦的人,以无比的奉献精神,触摸并包紮每一个受伤的身体,癒合每一个破碎的生命。
以决断和一贯的态度力行非暴力,已产生了可观的成果。圣雄甘地、汗‧阿卜杜勒‧加法尔‧汗(Khan Abdul Ghaffar Khan),以及马丁路德‧金恩博士对抗种族岐视的成就,世人永不会忘记。妇女更常常是非暴力的领袖,例如莱伊曼‧古博薇(Leymah Gbowee)以及成千的利比里亚妇女,她们组织了和平祈祷及非暴力的抗议行动,最後终於能与高层和平谈话,因而终止了利比里亚的第二次内战。
我们也不能忘记,欧洲共产政权被推翻的那多事的十年。基督信仰团体不断的祈祷和勇敢的行动,对此贡献良多。最有影响力的是圣若望保禄二世在任时的训导。我的这位前任,在他1991年发表的《一百周年》通谕中,省思1989年发生的种种事件时,强调「人民、国家和政府以和平抗争的方式,只使用真理和正义为武器」,就使人民的生命有了重大的改变[ix]。和平的政权转移,一部份原因也在於「人民致力於非暴力,他们始终拒绝武力,同时一次又一次地找到有效的方法为真理作证。」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接着说:「愿人们学到不使用暴力而为正义奋战,无论是在国家内部或国际的纷争里,都能把阶级斗争摒之於门外。」[x]
教会在许多国家都参与以非暴力策略建立和平的行动,甚至要求最暴力的党派齐心协力建立一种正义与持久的和平。
为不正义和暴力的受害者所付出的努力,并不只是天主教会专有的产业,也是许多宗教的固有传统,这些传统认为「同情怜悯与非暴力,是生活方式中的重要指标」[xi]。我要坚决地强调「没有那一个宗教是暴力份子」[xii]。暴力亵渎上主的圣名[xiii]。让我们不厌倦地重覆这段话:「上主的名不能用来为暴力辩护。只有和平是神圣的。只有和平是神圣的,而战争却不是!」[xiv]
非暴力政治始於家庭
5.如果暴力的根源在人类心中,那麽非暴力应该首先在家庭中实行。这是我去年三月颁布的《爱的喜乐》劝谕其中所描述的喜乐。这份劝谕是教会对於婚姻和家庭经过两年省思後的结果。家庭是不可或缺的熔炉,在这熔炉里,夫妇、父母子女、弟兄姊妹,都学习着彼此沟通,互相关怀,在其中所产生的磨擦甚至冲突,都必须经由交谈、尊重、关心对方、仁慈和宽恕等等来化解,而不是经由武力[xv]。爱的喜乐能够经由家庭内流泄到世界上,照亮整个社会[xvi]。关於友爱的伦理和个人及民族之间和平共处的伦理,不能建立在恐惧、暴力和封闭的心胸等等逻辑上,而是建立在责任感、尊重和真诚的交谈。因此我请求解除武装,禁止并废除核武:核武的镇慑力量,以及必定会造成相互毁灭的威胁,无法为这样的伦理奠立根基[xvii]。我也以同样急迫的心情,恳求停止家庭暴力,以及对妇女和儿童的虐待。
十一月才结束的慈悲禧年,鼓励了我们每一个人,洞察自己内心的深处,并让天主的慈悲进入。慈悲禧年教导我们明白,有多少的个人和社会群体遭到各种形式的冷漠,以及不公义和暴力对待。他们也是我们「家庭」的成员,他们也是我们的弟兄姊妹。非暴力政治必须始於家庭,然後扩展到全人类大家庭。「里修圣女小德肋撒邀请我们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踏上爱的途径──不要错过一句良言、一个微笑,以及任何一个小动作所能表达的平安和友善。整体的生态学也是由日常生活中众多小动作交织而成,能打破暴力、剥削和自私的逻辑。」[xviii]
我的邀请
6.透过积极非暴力来建立和平,可以补足教会持续藉着以道德准则来限制使用武力这方面的努力;教会参与国际组织的工作,也有许多基督徒参与起草适当的法律,以期对建立和平有所贡献。耶稣的山中圣训提供了一份缔造和平的「手册」。真福八端(参阅:玛五3-10)让我们看到一个可被称为有福、善良、可靠之人的肖像。耶稣告诉我们,温良的人、怜悯人的人、缔造和平的人、心里洁净的人、饥渴慕义的人,都是有福的。
这也是政治和宗教领袖、国际组织负责人、企业和媒体主管人员的一项行动纲要和挑战:执行相关的业务及所负的责任时,要实际应用真福八端的精神。以和平缔造者的态度来建立社会、团体和企业,是一项挑战。拒绝遗弃他人、破坏环境,或拒绝只求获胜不计手段,那就是慈悲的表现。为了做到这些,应该「甘心情愿面对迎面而来的冲突,解决冲突,让冲突成为新进程这链条中的一个环节![xix]」在行动上要以团结做为创造历史及在社会上建立友谊的一种方式。积极非暴力,可以向大家证明,团结合一确实比冲突更有力量,也更能产生效果。世界上万物彼此都是相关连的[xx]。分歧差异当然会造成摩擦。但让我们以建设性和非暴力的态度面对,这样,「在冲突、紧张、对立的生活环境中能达致多元并赋予生命的合一」,而保留了「对双方有用和有效的一切。」[xxi]
我保证教会会尽一切努力,透过积极和创造性的非暴力行动,来协助建立和平。2017年1月1日,「促进人类整体发展部」这个新的机构就要开始运作。这个部门会帮助教会以更有效的方法促进「正义、和平、关怀万物等可贵的善」,同时关心「移民、贫困者、生病的人,以及被排挤、被边缘化的人、遭监禁和失业者,还有军事冲突、自然灾害的受害者,以及各种形式的奴役和施虐」[xxii]。这样的回应,不论是多麽微薄,每一个回应都有助於建立一个摆脱暴力的世界,这就是走向正义与和平的第一步。
结论
我依传统,在十二月八日圣母始胎无染原罪节这天签署这份文告。圣母玛利亚是和平之后。她的儿子诞生时,天使歌颂天主的光荣,并希望善心的人都能在世享平安(参阅:路二14)。
「我们大家都要得享和平。许多人日复一日地,藉着小小的举动建立和平;许多人在受苦,然而仍耐心地努力做缔造和平的人」[xxiii]。在这2017年,愿我们虔诚且积极地奉献自己,驱除心中及言语行为中的暴力,成为非暴力的人民,并建立非暴力的团体,能关怀我们共同的家园。「如果我们在祈祷中转向天主,那麽就没有不可能的事。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和平的工匠。」[xxiv]
教宗方济各
2016年12月8日
发自梵蒂冈
(台湾明爱会恭译)
.............................................................
[i]宗座劝谕《福音的喜乐》228。
[ii]“The Legend of the Three Companions”, Fonti Francescane, No. 1469.
[iii]本笃十六世,三钟经,2007年2月18日。
[iv]同上。
[v]同上。
[vi]德肋撒修女,诺贝尔和平奖致词,1979年12月11日。
[vii]默想:和平之路,圣玛尔大之家小堂,2015年11月19日。
[viii]加尔各答的德肋撒修女封圣典礼讲道,2016年9月4日。
[ix]23号。
[x]同上。
[xi]对不同宗教的代表谈话,2016年11月3日。
[xii]人民运动的第三次世界大会中的谈话,2016年11月5日。
[xiii]参阅:与高加索伊斯兰教教长及不同宗教团体代表的宗教间会议中致词,巴库(Baku),2016年10月2日。
[xiv]在亚西西的谈话,2016年10月20日。
[xv]参阅:世界主教会议後宗座劝谕《爱的喜乐》90-130号。
[xvi]同上133、194、234号。
[xvii]参阅:「核子武器对人类的冲击」会议文告7号,2014年12月。
[xviii]《愿祢受赞颂》通谕,230号。
[xix]宗座劝谕《福音的喜乐》227号。
[xx]参阅:《愿祢受赞颂》通谕16、117、138号。
[xxi]宗座劝谕《福音的喜乐》228号。
[xxii]宗座手谕,促进人类整体发展部,2016年8月17日。
[xxiii]天皇后喜乐,白冷城,2014年5月25日。
[xxiv]在亚西西的呼吁,2016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