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耳哥达的悲惨事件发生后,有一位神秘的旅客与前往厄玛乌的两位元门徒对话,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看到这样的风格。
(玛25:40) 在耶稣的三年公开生活中,主基督的两件见证非常突出:一是大力宣传福音,宣布天主的国近了;二是施行爱德,他随时随地帮助有需要的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救人急难。
第二次是玛26:30及谷14:20所记载,晚餐之后,他们去山园祈祷之前的礼毕赞曲:唱完圣咏,就出来,往橄榄山去了。
正如圣多玛斯(1225~1274)指出的:“真正的祈祷是生活在神的氛围中,生活在神的奥迹内。”
主耶稣说:我不是来废除法律,而是为了成全法律(玛5:17);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人的,我来不是召叫义人,而是召叫罪人(路5:31-32)。主耶稣是为了重建,而不是抛弃有弱点或犯罪的人。
(玛25:40)爱护贫穷弱小的人群,援助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事实上,每位基督徒当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给身边的边缘弱小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爱心,使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一位某堂区的基基团成员分享:“在小组里分享我失业的挣扎时,姐妹们用《玛窦福音》中‘不要为明天忧虑’的话安慰我,并帮我联系工作机会。圣言活了,信仰不再是周日弥撒后的摆设。”
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必在哪里。”(玛6:19~21)为短暂而易朽的世乐,而丧失永恒的天国福乐,如金弹子打麻雀!得失不成比例。史威登堡说,仁慈的上主对此种状况甚为惋惜。冥界只注重真实的内心状态。
际此,我们又想到另一件真福:约纳的儿子西满,你是有福的,因为不是血和肉启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玛16,17)。天父给西满启示了什么呢?给他启示了耶稣是默西亚,是永生天主之子。
仁爱会修女亚纳玛利姆姆坚决不给开门,这几个日军只好他往。不久,一群更野蛮的日军来到天主堂大门口,又有数位日军前往若瑟会女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