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书本中,听到看到的都是天主教会文化完全来自西方,教堂自然是罗马式、哥特式;弥撒礼仪音乐、伴奏都是额我略调及风琴、钢琴;堂内装饰则是彩绘玻璃及高鼻蓝眼的形象。
但在当今西方世俗主义潮流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当时的某些态度。今天我们正在把天主从公共职能中移除,从我们的结构中移除。
就伊德利卜地区而言,叙利亚军队发动了许多攻势,以扫荡伊斯兰极端分子,但由于西方大国的压力,叙利亚军队每次都不得不停止进攻。
那时耶稣叫人知道他最后一次的来临,不像第一次那样的隐晦谦卑,而是如闪电出现于东方,立刻照到西方,他要带着威能及莫大光荣乘云降来。耶稣愿意人明瞭这世界的暂时性,审判的严厉,爱世俗之人的结果,是一无所有。
一千年前,有一个西方商人从丝绸之路,带来了一个彩色玻璃的小天使人像,进贡给皇帝,皇帝视为世上奇宝。
他表示,“这一方面体现了欧洲精神对现代希腊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西方对于希腊文化的吸收同化”。
尽管通常将修道生活的起源归功于东方的巴西略(Basilio)和西方的热罗尼莫,但是,玛克琳娜和玛策拉,这两位女性创办修道院的修道方式远比男性早很多。
由于拉丁语中“从子而来”的表述被称为“Filioque”,因此引发了这一名称的争议,这曾经是东正教和西方教会之间如此多争议和分歧的原因(或借口)。
在东方和西方,通过伟大的教父和圣师们的著作,它还继续反省。今天,我们特别想收集一些在拉丁传统中发展出来的圣神教义的碎片,看看它是如何光照所有基督徒的生活,尤其是婚配圣事。
“似是而非”招惹是非在《达•芬奇密码》中,作者丹•布朗似乎故意将基督教在五味杂陈的火锅调料中开涮,最扣人心弦的情节正是他对西方历史中的悬案做出的大胆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