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从将临期第一主日所想到的


2018-12-13 10:37:50 作者:方建聪 来源:信德网

    将临期是纪念耶稣基督的来临。耶稣基督来临可以说有二次来临:第一次是在公元元年诞生在犹太白冷,犹太人长期等待后,救主终于诞生了;第二次将在世界末日时光荣地降来审判世人,今天是将临期第一主日,福音着重于第二次的来临。教会要我们明白世界的结局,心神脱离红尘,注意天上。路加福音这样记载:“你们应当谨慎,免得你们的心为宴饮沉醉,及人生的挂虑所累时,那意想不到的日子临到你们身上……所以你们应当时时醒悟祈祷。”(路21:34-36)。

    那时耶稣叫人知道他最后一次的来临,不像第一次那样的隐晦谦卑,而是如闪电出现于东方,立刻照到西方,他要“带着威能及莫大光荣乘云降来。”耶稣愿意人明瞭这世界的暂时性,审判的严厉,爱世俗之人的结果,是一无所有。我们听了,也可减轻我们今世的暂苦,因为世苦不久,将换来永福。

    那时十字架显现在空中,圣奥斯定曾说:“日失其光,月成黑暗,只有十字架大放光芒。他教日月无光,诸星隐形,教你明白,只有十字架是真光。天主的光胜过一切光明。这真光照耀,为揭破人心的黑暗,万世恶人,一见十字架,才知道天主救人的恩情,及自己负恩的罪恶。”我们要了解十字架是我们的真光、勇力、安慰、明智、武器,是渡海之舟,上天之梯,我们要紧抱不舍,才可到达天乡。

    1899年,智利跟阿根廷为了边界发生战争,阿根廷主教发布一篇和平祷文,传到了智利;智利的主教也发表了一篇和平祷文呼吁停战;1900年英皇爱德华出面调停,两国停止了战争。不打仗了,武器没有用了,于是把武器熔化铸成一座很大的耶稣圣像;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握住十字架,矗立在两国交界的安提山上。火车把圣像运到山脚下,全靠两国士兵合力把圣像拉上山去安装。这一则历史正是印证了依撒意亚先知所说的“把刀剑铸成锄头,枪矛制成镰刀,民族与民族不再持刀相向”更证明在世人的心目中耶稣是和平君王。玛窦福音劝勉我们为迎接和平君主的来临,时时醒悟,随时准备好;好好准备基督于世界末日第二次来临时审判我们。

    在这将临期内,我们要用圣事与祈祷和主耶稣亲密来往,克胜那阻止我们渡基督生活的一切障碍。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侍奉天主,不要浪费光阴,要检查自己一生的过程中,是否曾浪费过时光?浪费时光,就等于妄用了天主的恩赐,辜负了他的圣宠,为自己找来可怕的内疚;尤其甚者,危害了自己永生的救援。陶渊明说:“大圣禹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我们应抓紧时间、珍惜光阴修德立功,为行善,为造福人类社会,为圣化自己,为荣主救灵利用好光阴。为天主而做———天主应是我们每个人的起点和终结。只有为天主而做的才是有常生价值的工作。在审判时,天主不但要问我们做了什么,更要问我们怎样做了。

    妥善地安排时间,可以使我们的时光多出一倍或数倍。“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我们会常有充分的时间”。往往因为缺乏妥善的安排,我们失去很多宝贵的时光!

    马克·吐温说:“好好把握属于你的时光,相信今年必胜于去年。”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世界仍然存在但生命并非永存,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天、每一个美好的时光,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这才是醒悟,但醒悟还不够,还要经常祈祷,今天的圣经告诉我们应该时时醒悟、时时祈祷,只有这样,将来我们才能问心无愧地站立在人子面前。

    耶稣要我们时时警醒。正如孔子的一则比喻:孔子看见抓鸟的人,老是抓到幼鸟,就问其中原委,抓鸟的人说:“大鸟警觉性高,很难抓到,小鸟贪吃,所以很容易抓到。而且如果小鸟跟着大鸟,也不容易抓到;但如果大鸟跟着小鸟,就比较容易抓到。”

    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听见了吗?保持警觉就能远离灾难。只顾贪吃就可能发生危险。而且跟随的条件不同,祸福也将不一样。跟随慎重的人,就能保全平安;跟随鲁莽的人,则可能陷落于险境。”

    若把这故事中的小鸟比喻我们的话,那么:

    如果我们不警醒,就容易被捕捉,如果我们跟随耶稣,就会安全。他要我们警醒的目的不就是我们不要错失他来临的时刻。提醒我们不要迷恋那世俗的糜烂生活,而迷失了我们该遵循的光明指引。他要我们记住,要警醒地等待他的来临。

    如果我们每天都在尽爱主爱人的本分,做好每一件生活上的大小事情,做一个忠于上主的好仆人,过一种虔诚的信仰生活;每天都没有留下任何仇怨,没有留下任何债务,那么,主什么时候再来,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们都会以喜乐的心情去迎接他,我们做好了随他回天家的准备。

    愿天主祝福护佑我们!

本文标题:从将临期第一主日所想到的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