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悉尼)讯4月17日,由高隆庞研究所、亚洲中心、悉尼华人教会及澳洲国际教育交流机构联合举办的“共融——认识今日中国教会”研讨会假澳洲天主教大学举行,悉尼总教区的枢机主
有一位教父把圣言描写成一个大瀑布,远看是一片水,好像是不动的,如相片中的瀑布,好像是一条白色的带子,没什么特别的,但近处看时会发现,每一滴水都是新的,每一次走进水源都可以满足我们。
因此,教育体制应考虑到他们的情况,并为这些男孩、女孩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特别的整合教育途径。
因此,教育体制应考虑到他们的情况,并为这些男孩、女孩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特别的整合教育途径。
妈妈将它递给了我:“贝特,帮外婆背着这个。”我和外婆走了三个街区,这里是犹太人聚集的社区。沿街都是小商店,用金色的字母装饰着橱窗。
因此特借“信德”一角谈点个人的看法。一、行善的目的首先是光荣天主向来,我们教会的灵修书籍、神父的讲道中“立功劳”的劝勉非常多。似乎天堂上论功行赏形同人间“一分功劳,一分赏报”的主张。
爸爸对我们家族的每个后辈,特别在信仰上要求很严,督导我们,提醒我们要爱圣教会,爱天主。教会还没有开放,就组织我们大家在地下状态一起念苦路经、念玫瑰经等。我后来有了修道的想法后,常常鼓励我,要坚持到底。
1658年6月,陆方济主教(1626-1684)和郎伯特主教(1624-1679)被命名宗座代牧主教,与高托兰第·依纳爵主教一起,被派到远东去负责这使命,但后者在路上逝世了。
杨:留学期间,拜访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朝圣地,如梵蒂冈、露德、法蒂玛、泰泽、亚尔斯等等,得到了丰沛的圣宠。最值得骄傲的是,在不同场合目睹了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印度德肋撒修女和罗哲修士三位世纪伟人的风采。
三小时后,那新来的女孩跑回来,对我咧着嘴笑——那是我从未见过的开怀笑容——她对我说:“特蕾莎修女,我在过去的三小时接触了基督的躯体。”我问她:“怎样呢?——你做了甚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