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方济神父离开后,由葡萄牙籍耶稣会士费乐德神父接管,城中及四乡的教友共有数千人,包括开封福王朱常洵及子朱由松。
’教宗表明,望德使基督徒勇於前行;而懈怠的基督徒却没有望德,他们已经退休。在工作了许多年後退休是件好事,但在退休中度过一生,那可就是坏事了!望德是紧紧抓住的锚,即使在困境中也勇於奋斗。
该教区主教德告兹主教告诉《亚洲新闻》,该地区主要是部落民。「对于修生,这将是一个伟大机会,在这个丘陵地区为部落人民宣讲福音。」
会议由骆人禄神父(葡萄牙籍)召集,班安德神父(葡萄牙籍)主持,11位传教士参加。其中葡萄牙籍神父5人:曾德昭、阳玛诺、费奇观、李马诺、黎勃劳。比利时籍神父1人:舍尼阁。
中国教会之所以有今天,是西方传教士们远渡重洋、不辞万苦来到中国,以汗水播撒信仰的种子,以生命见证福音的大爱的结果。
苏神父怀着坚固的信德、坚定望德和热切的爱德,终于在1978年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自由之光,结束了30年的痛苦煎熬,重燃青春热火,进而实现做基督第二、光荣天主、广传福音、服务人灵的毕生夙愿。
12月14日,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朝圣地——路德,这是一个很幽静却很美丽的小镇,这是圣母玛利亚1858年对小伯尔纳德18次显圣迹的地方。
但绝不要小看这弹丸之地,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这里聆听训诲,低头沉思,泪流满面,痛改前非,投向基督大爱之中。其实,老父没有鸿儒之谈,他是以德感人,以心动人。
正如前教宗本笃十六在《爱德的圣事》劝谕中所提到的:讲道是作为培养一个更深入了解天主的圣言,因此,它将在信徒们的生活中产生果实。
另一位是印度德肋撒修女收养的孤儿,是一位漂亮的印度女子,年约19岁,很是活泼,让人喜爱。另一位是法国的政界人士,是被请来为修士们传知政闻的。再有一位是“罗哲”修士的姐姐,一位可亲可爱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