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良十世教宗的意愿,拉斐尔一系列十张的《宗徒大事录》壁毯画委托给纺织工匠范阿尔斯特(PieterVanAelst)织成。
分享没有限制,“只要求我们有这个意愿”。每当我们“遇见受苦的人,尤其是极度的痛苦,要是我们留心,我们就会用信德的耳朵听到基督的这句话:‘这是我的身体’”。
蒙受神慰的人“感到沉侵在天主的临在中”,而天主“并不强迫我们的意愿”;神慰绝非“一时的快乐,相反,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痛苦,例如因自己的罪而感到的痛苦,也能成为神慰的原因”。
圣大巴西里奥指出,“你没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享受金钱,而是一个被委托使用金钱的人”。尼萨的圣格利高里奥说,“从你那里流出来的东西不是你的,因此你不能让自己成为主人”。
这点我们也能在他的生命中找到:连同他的哥哥安德肋,雅各伯和若望一起回应耶稣的召叫(参阅玛4:18-22);坚固宗徒们追随上主的意愿(参阅若6:68);治愈遭受病痛者(参阅宗3:6),推动和鼓励福音的广传
就照你的意愿成就吧’就在那时刻,她的女儿痊愈了”(26-28节)。这是美妙的故事!这发生在耶稣身上。我们看到耶稣的态度发生改变,使他改变的是那妇女的信德的力量。
当人放弃行善的意愿,就会成为贪婪的囚犯,需要任何其他更多的囚犯,愿意比他人出众的囚犯。这是丑恶的,这个过程,很多次也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认真地想想。
天主藉着梅瑟,把他的子民从受奴役的埃及,引领到流奶流蜜的迦南福地,由此可以看出:让我们脱离贫穷,能过上好日子,才是天主的意愿。
从信中可以看出他们为和平合作的意愿。行文中说伊斯兰教徒和基督信徒加起来,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这是促进世界和平的强大潜能。所以,这封信里面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应该受到接纳。
要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积极作用,帮助和指导他们增强自养能力,依法依章搞好自我管理,反映信教群众意愿,切实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