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和朱主教的舅舅爱国老人马相伯合作,在上海建设了息焉堂,其风格独特,设计严密,被评为上海22处最优秀的历史建筑之一。对于狼山堂这样拥有重要宗教内涵的教堂,请他出山设计督造是最合适不过的。
父亲也常给他们讲圣约伯、圣伯尔伯都亚的故事,讲主教、神父们在监狱中如何勇敢,面对审问如何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马宝琴被父亲的坚强所感染。一天她问母亲:修女是做什么的?
恰如这位撒玛黎雅妇人起初对耶稣的冷漠并不是对自己雅各伯后裔之身份或自己期待默西亚之希望再或者自己朝拜雅威之敬礼的否认一样。人起初对基督信仰的冷漠同样并不否认自己源出造物主至上神的身份。
(德3:33)的确,“爱德是最大的”(参格前13:13),也是“全德的联系”(参哥3:14),可以“遮盖许多罪过”(伯前4:8)。毋庸置疑,爱德需要信德和望德作为根基。
1784年,一位姓李的学者随使节团到北京,在那里受洗,圣名伯多禄。他回国后,以儒家思想编撰了一套神学,并且组织教会团体,甚至在同胞的要求下,为他们付洗,彼此办告解,举行弥撒。
今天,我们恭读了《圣路加福音》第十章38-42节,这段简短却充满智慧的福音,将我们带到伯达尼的玛尔大和玛利亚家中,揭示了基督徒生命中行动与默观的深刻平衡。
在出谷纪中(出十五19—21),这件事被详细叙述,当他们在干地上越过了红海,他们看见埃及人被海水淹没,梅瑟和亚郎的姐妹米黎盎和其他的妇女随着这首歌起舞欢唱:我要歌颂上主,因为他获得全胜,将战马和骑士投于海中
旧约《玛加伯》书中记载过母子八人壮烈殉道的英勇事迹,刽子手就是想藉着亲情让他们母子屈服于异教信仰,但他们一个个都宁愿死也要选择更爱天主。
于右任与天主教会颇有渊源,曾为天主教著名人士马相伯的学生,二人留下了民国时期最为可贵的一段师生风仪。
主要著作有萧若瑟的《圣教史略》和《天主教传行中国考》,德礼贤的《中国天主教传教史》,裴化行的《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徐宗泽的《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