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狼山朝圣地的由来
2012-11-20 10:26:35 作者:陆若瑟 来源:《信德报》2012年11月8日,40期(总第511期)
江苏省的狼山地处南通南郊,长江岸边,地势壮丽,风景优美。该山之巅早在唐宋时期便建有寺庙,是佛教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位列“汉地八小佛山”之一,是苏东地区的佛教重镇。但是鲜为人知的是,该处也是天主教“中国十二大朝圣地”之一。两大宗教的圣地在狼山交集,呈现出宗教和谐的优美盛况。
从教胞绝迹到万众瞩目
南通天主教会早在清朝中叶就已经开教,并且兴旺发达,但是狼山周围尚无天主教友。一百多年以后,据传一个居住狼山北麓,名叫黄齐诗的富农找到南通本堂许神父(法籍),述说其夫人常年患病,久治不愈,多方拜山进香问仙,也无结果。心灰意冷之际,远房一位奉教亲友赠送了一幅圣母圣像,劝其恭敬祈求,必得恩佑。不日黄夫人在自家屋前看见狼山之巅出现一华丽妇人踏云显现,手捧玫瑰花瓣撒落于屋前湖泊之畔后消失,她着实惊讶,躲入屋中竟发现华丽妇人与远房奉教亲人赠送的圣母圣像极为相似,大呼圣母娘娘显灵,不久顽疾痊愈,全家感恩。此次即为还愿而来,献上显圣的湖泊和周围一大块土地以供教会所需。由于当时狼山西南五六里处的“圣弥额尔堂”正面临江岸坍塌朝不保夕的危险,于是,许神父将教堂迁建于此,时1925年。
当时由于正值新教区筹划成立,对教堂的定位并未明确,加上当地佛教民众对教会的认知不足和经费等问题,所建新教堂不大,风格也和一般民居建筑无异。1927年,天主教历史上首批六位中国籍主教之一的朱开敏主教归国赴任,接南通总铎邱神父报说,“前来狼山朝山进香士女,四时不绝,而教堂门虽常设,除大瞻礼外,无人过往拜堂”,不禁悲从中来。于是,朱主教令神父在堂中供一露德圣母像,并呼吁各堂区信友往狼山朝拜圣母。教友们闻主教号召,前往朝圣者日益增加,其中因病而求狼山圣母得愈者更不乏其人,“狼山圣母堂”也由此得名。
到1931年,狼山本地信佛贫妇许江氏也因圣母显圣而疾病痊愈,她举债奉献三十银元,请上海朝圣团购买圣母像一尊,以壮圣堂瞻观。后在教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向法国购得圣母像一尊。此圣母像造型独特,兼有露德圣母和无玷圣母的特征,据称是圣母发显黄齐诗之妻、许江氏等人时的样子。狼山圣母像运到当天,朱主教亲抵狼山举行了盛大的祝圣开幕典礼。堂外广场,周边马路,各地朝圣信友有数万之众。上海轮船公司还专门开通航线,驱1500客位的轮船两艘,接送上海教友。堂内弥撒接连不断。
1933年,朱开敏主教向庇护十一教宗提出颁赐“全大赦”特恩的申报请求,经过教廷传信部的严格调查考证后,教宗欣然颁赐“凡圣母月、玫瑰月及诸圣母瞻礼日赴狼山朝圣得全大赦”的诏书,并定狼山堂为“求赐中华圣教广扬之专门圣地”。由此,狼山从一处教友绝迹之佛教盛行地成为了天主教会万众瞩目的朝圣地,前后不足十年。
1937年落成的狼山圣母堂
大师潘世义倾心设计教堂
随着狼山朝圣地知名度的提高,前来朝圣的教友顿时增加很多,狼山堂越显狭小拥挤,而遇到天气突变,朝圣人群甚至连躲雨之处都没有。1936年,为狼山新堂建设奉献已达3万银元。但狼山的地位今非昔比,所以朱主教对新堂设计建设格外重视,不敢妄自动工。为此,他想起了上海土山湾工艺大师潘克恭之子,上海法租界首席测绘师潘世义先生。
潘世义是我国第一批留学海外的才子,在巴黎大学专研建筑学,曾在法国学术界被誉为最杰出的东方设计师。他刚和朱主教的舅舅“爱国老人”马相伯合作,在上海建设了“息焉堂”,其风格独特,设计严密,被评为上海22处最优秀的历史建筑之一。对于狼山堂这样拥有重要宗教内涵的教堂,请他出山设计督造是最合适不过的。为此,朱开敏主教亲赴上海拜见潘世义先生,与他商谈了关于狼山新堂兴建的事宜,潘世义知情后言明分文不取,允诺全程亲自打造。当年4月初,潘世义便将新堂设计图纸送达海门主教公署,并把设计理念全数向朱主教阐明,月底便在狼山老堂北侧30米处开工兴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狼山新堂奠基祭台圣石是朱主教由法国露德圣母显圣的圣山上取出的白石。
历时一年之后,1937年,大堂全部竣工。
新堂融入了潘世义的全部心血和信仰寄托,其艺术价值和学术地位极高,是苏北新式建筑的鼻祖。在教堂上的建筑元素,每个环节都有深刻的宗教、时代、民族、文化、地域内涵:教堂正面是当时最新颖的立体式立面,背面是传统的哥特式转角,屋面是中国古式的宫廷琉璃瓦,窗户是欧式的宫殿型制,内部是仿巴洛克式的结构,祭台背景是写实式的山洞,二楼回廊是江南传统式的徽派用法,立柱为拜占庭式造型,天面是歌剧院式装饰。
教堂钟楼尤其反映了潘世义的爱国之心:钟楼高33米,外型为立体的战斗机型,以我国第一架飞机外型为蓝本,即当年潘世义胞兄潘世忠独自一人从法国驾机飞回的那架,寓意中国人民自立自强,不畏帝国主义强权,同时也祈愿祖国早日腾飞。钟楼顶部为灯塔,悬灯照耀数十里,是夜间江中船只和过往行人的航标,寄托了祈祷祖国前途光明的愿望。
在狼山新堂开堂典礼当天,除了各级政府、政商绅学团体和全国兄弟教区发来贺电外,还有立法院长、国父中山先生之子孙科致信祝词,监察院长“草圣”于右任送来对联挂于祭台两侧,著名教育家马相伯亲书题字。
潘世义在狼山新教堂建设工地上
江苏信友爱国情愫之源
1937年狼山圣母堂建成,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一向极有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的朱开敏主教,选择了5月9日这个当年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国耻日作为开堂典礼日,寓意明朗,主教全心将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奉献给狼山圣母,期望国民勿忘国耻,复兴图强。
尽管正处战争年代,当天观礼朝圣宾客教友仍达到数万,光上海公教进行会(含苏州)成员在教友领袖、沪上大实业家陆伯鸿的带领下便有四千余人参加。南通城内的旅馆,狼山镇上的香店,到处都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朝圣者。海外信众也纷纷慕名而来,其中不乏著名政商人士。特别是在抗战时期,一位曾经担任过朱开敏主教国际联络秘书的外国神父,将其在南通朝圣时拍摄下来的一段录像,作为表明中国是个文明国度,爱好和平,其宗教自由、社会和谐的国家形象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上不断播放,以争取中国抗战最需要的国际援助,而南通也就此步入国际舞台。
此后我国经历了抗战的蹂躏,而狼山新堂因在建造时注入的爱国情愫,也成为江苏爱国信友心中对国家命运关注的中心。8年来不顾日伪威胁,朝圣人群依然每年不减。抗战胜利的当天,朱开敏主教率海门教区全体神父、修女赶赴狼山,举行了盛大的谢恩弥撒。
1951年,海门教区成立,5月的第一主日举行了将海门教区奉献给狼山圣母的盛大仪式,教宗庇护十二也给这个著名的朝圣地颁赐了他的“宗座遐福”,并准许狼山圣母像举行加冕仪式,佩戴皇冠。著名爱国教会音乐家、朱主教的侄子朱希圣先生谱写了旋律优美,传唱大江南北的“狼山圣母歌”作为专属歌曲。
狼山圣母堂今貌
20世纪60年代,狼山教堂被工厂占用,除教堂主体建筑外全部拆除。之后,教堂的面积大大缩减,甚至南通任何一处无名的小寺庙都比它华丽堂皇,珍贵的历史资源就此埋没在人们的记忆中。直至最近,海门教区整理史料大力宣传后,这处被朱开敏主教称为“掌上明珠”的圣殿,才再次逐渐恢复应有的地位,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各地神长教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