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痛苦与灾难是无法避免的,那么自怨自艾又有什么用呢?每个人的十字架尽管不同,但真的到了不能够承担的程度了吗?何况,有天主与我们共同背负十字架,我们分担的重量不是大大减轻了吗?他的灵性生命不断地成长。
我一生的遭遇,都在天主圣宠养育之中,我的荣誉欢乐,固是天生的赏赐,就是我所感受的痛苦,未尝不是天主的惩戒,要成全我这腐朽不才之人。……因为我有天主及天主居我心中的体会。
从他的表情可看到他心中的喜悦,他大概想不到有教会的牧者前来关怀他们。为了方便沟通,我们开始用日语交谈。在与老先生的谈话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从来没有什么抱怨。
1920年,苏联红军聚集在维斯瓦河VistulaRiver岸边准备进攻华沙,百姓和战士们虔诚地祈求童贞荣福玛利亚的援助,那天正值痛苦圣母瞻礼之日(9月15日),圣母突然出现在华沙天空的彩云之巅,众多人目睹了这一奇迹
犹太人的“对与错”的偏差,最后导致了圣殿的摧毁(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以及整个民族的痛苦。若翰呼吁犹太人回归天主的盟约,遵守天主的诫命,接受天主的救恩。
从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耶稣基督,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救赎者,祂经历了死亡并复活升天,我们明白,死亡,原来是人犯罪的结果。死亡是人在被误导中选择“自绝于生命的主天主”;死亡是人自由地选择“伤害自己”。
继而,历史中,执事把主教所祝圣的一小块圣体带到各堂区,就在堂区举行弥撒中,领圣体圣血前,由司铎放入圣血,好让领受共融圣事者一起领受,以体现:我们所祝福的那祝福之杯,岂不是共结合于基督的血吗?
(咏98:9)对于残害民众而又翻云覆雨屡教不改的恶人,那位赐予生命者终于宣布:他们像缠结的荆棘【又像大醉的豪饮者,】必如干秸全部烧尽。(鸿1:10)而且尼尼微的崩溃惨绝人寰。
教宗说:你们要是默观者和传教者,Papa方济各在他的第一句话中开玩笑式的说:我听到刚才有人分享说是,永远(Sì,persempre在意大利语中这个词是非常的有力度的,永远。)
(弥总66#)普通而言,主祭应该讲道,因为基督真实地临在于主祭身上,他是主持神圣礼仪者,当然他可以委托一位共祭司铎或执事来讲道,但这种委托常常需要正当原因,比如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