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5月18日,伯明翰主教伯纳德·阿尔索恩阁下拜访了六十八岁的阿尔斯本堂神父若翰玛利亚维雅内。二十多年来,这位本堂神父已经在法国闻名遐迩。
俄国学者基米列夫说:关于意义的问题,或显或隐,伴随着人的一生。在此人不仅要询问自己存在的意义,而且当他行动时,必须以意义为前提。
因为她知道一切奇恩异宠都来自天主。同样,我们所有的无一不是领受的,无一不是天主白白赏赐的,绝对不是由于我们有什么功劳,所以,快些痛悔你的自高自大吧!“爱情虽能打败天主,但只有谦逊才可使他投降。”
他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对教会生活来说,这是个特别的一年;一如教宗多次亲口强调的,这是上主广施「慈恩的时期」。
这一时期台湾出版了一系列专著,主要有穆启蒙编著的《天主教史》,赖诒恩著、陶为翼译的《耶稣会士在中国》,樊神父(OctaveFerreux)著、吴宗文译的《遣使会在华传教史》等等,这些著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此期大陆天主教史研究的不足
救济别人以后,不要张扬自己如何如何,尤其不要向你所救济过的人常表示你是待他有恩。因为你图人赞美已得到报酬,在天主台前就没有什么功劳了。救济别人是你的本分,得人的救济是恩惠。
(玛7:7)白吉太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两件蒙受主恩的事。从前白吉太爱吸烟,有一段时间喉咙一直发痒、干涩,抽不了烟,唱不了歌,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更是吃不得。因为生意忙,白吉太硬是扛了两个星期。
、离主的教导、圣母玛利亚的榜样还很遥远,俨然是个忠诚的神父,然而他却称自己是净空法师的惭愧弟子,表示经教就是我的日用粮,不能离开,以后愿落实三根给信徒做个榜样,这些言论严重背离基督救恩,走上依靠功德、自我救赎的歧路
所以我们有义务向天主,向圣子耶稣基督举行祭祀真神典礼,钦崇他,朝拜他,获得他的救恩。天主教恭敬圣母,并未将圣母视为神明主宰,也未将圣母视为人类的救主,也未向圣母举行祭祀神明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