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玛窦福音的作者以记述耶稣的家谱为开始就很容易理解了。从“所谓的烦琐”的耶稣的家谱中我们可以发现上帝奇妙的恩典。
(四福音记载他的生平;宗徒大事录记载他复活以后,初期教会宗徒们的工作;书信讲解各种信理,与基督徒当持守的生活。)我们可以说,圣经的每一卷都有基督,虽不一定明显。
今举实例:约在十年前,经教友介绍,笔者来到一个要求入教的四口之家去讲要理。
耶稣的祈祷保护了伯多禄的信德,就是伯多禄在斐理伯的西泽勒雅对耶稣所宣认的信德:‘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
从初期的《圣月》、《默想全书》、《赞美的力量》、《每日礼赞》到后来的《天主教教理》、《慕道者指南》,再到今日的《偕主读经》、《青年要理》、《每日圣言》等,“信德”付梓了400余种图书,广受读者朋友们的喜爱
他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讲解希望,说明耶稣圣诞是希望的泉源。教宗强调,希望促使我们行走,而安全感,尤其是对物质的安全感不会解救我们。我们应敞开心灵向耶稣说是,本着行善的意愿行走。
初代教会的时候,罗马教宗颁布重要教会信理,并让送信者前往各个教区,将信件送到各地教会神长手中。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不断地翻看至今还保存着的天主教要理问答的画像书,逐步认识到天地间有三位一体的天主,认识到天主第二位耶稣基督为救赎人类降生受难被人钉死在十字架上,并在埋藏之后的第三日复活,在世建立了教会之后第四十日升天
当耶路撒冷教会受到迫害,斐理伯执事来到撒玛黎雅地区给人们宣讲福音,施行洗礼。耶路撒冷宗徒知道后,就派遣伯多禄和若望到撒玛黎雅去。“……宗徒便给他们覆手,他们就领受了圣神。”
简单地说,他们的理由是:基督徒有权坚持自身的信念(beilief)为真而把其他信念斥之为假;这是知识论的权利,而不涉及信仰自由的公民权利;真理(大写的真理)观上的相斥主义与政治上的宗教宽容无关;进一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