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艺术与其它领域一起,表达了人的生命与创作之间的联系。我认为,今天这个问题,尤其在欧洲,实在是个有关生命的问题,它涉及到人的知识、理性和观念范围。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谈论基督徒的希望,透过旧约圣经中友弟德的事迹勉励我们始终信赖天主,承行祂的旨意,即使祂的拯救方式与我们所预想的不同。以下是教宗方济各要理讲授的全文: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虽然有人抬举我说,我会在历史上留纪录,但历史上的人物,人能记得的,很少。既然死了管人家记不记得,还没死之前,对人的评价是不会有定论的;但既死了,还管人家是不是记得、怎么想我的吗?
这是圣亚尔丰索·利高列著的默想灵修集,书中共36个默想主题,警戒人畏惧罪过、远离邪恶,劝勉人信赖天主仁慈,回头悔改,鼓励人追求天乡永福,以清世俗虚幻。
由於意大利南部接纳了许多经由海路而来的移民,这次活动的参与者正是不同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儿童。「儿童列车」活动每年由圣座文化委员会筹办,今年的主题为「乘着海浪而来」。
三、安息日的遵守(15:32–36)问7:拾柴人为何被处死?答:当时以色列人在旷野,安息日尚未完全规定处罚方式,天主明确指示处死拾柴人,表明安息日的神圣性。
在我们教会中所流行的重要格言:大莫大于天主的光荣,高莫高于人灵的利益,急莫急于福音的传播。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古往今来,狗一直是主家看门、给羊护群的最好助手。狗的嗅觉灵敏,跟踪线索能找到坏人。一旦遇到地震,狗不畏艰辛,寻找幸存者,称为搜救犬。
她像一位尽责的女主人,为了迎接尊贵的客人而忙得不可开交,从餐食的准备到家务的打理,无一不亲力亲为,唯恐招待不周。这正是“行动的善”的写照,是服务、是付出、是为他人奉献的忙碌,是基督徒爱德的实践。
铲除了罪恶、使人能够怀有基督耶稣所怀有的心情(斐2,5)善度人生的天主仁慈,无偿地传给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