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开始学习中文。”他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他说:“我不知道自己在这里要呆多久。我唯一的愿望就是使中国的传教事业不断向前。”他一待就是27年,直到生命最后一口气。1610年5月11日病逝于北京。
我们姐妹俩有幸于11年前赴波兰参加一个研讨会,期间主办方安排来此朝圣,记得那天是徐锦尧神父在黑圣母的正祭台用中文主祭弥撒,几十位中外神父共祭。徐神父激动得泪流满面,将中国教会托付在柴斯托赫瓦圣母手中。
目前香港版的《大公报》仍在出版,并由此成为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曾被学界泰斗方汉奇先生称为“中国新闻界的老寿星”。
重庆南路)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南路270号弥撒时间:周六:07:00、18:30周日:07:00、09:00四川南路圣若瑟堂(洋泾浜)上海市黄浦区四川南路36号弥撒时间:周日:7:00(拉丁文)、9:00(中文
在意大利众多教区举行「礼仪周」的丰富经验,连同《礼仪》(Liturgia)期刊,都有助推动堂区、修院及修道团体的礼仪生活更新,当中既不乏辛劳,亦有欣慰!
于是在省会长的安排下,他辗转来到马尼拉,加入了从大陆迁移出来的耶稣会中华省,在菲学习中文,并与来自大陆及世界各地志在为中国人服务的修士们在吕宋岛继续学业,以备学成晋铎后去大陆服务。
2014年初,荷兰朋友VincentHermans(正定教堂惨案当中文致和主教Schraven的外甥孙)来信给我讲了一件事,他在调查正定教堂惨案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曾在中国担任大使的杨乐兰先生(RolandvandenBerg
在对于中国的特别提及中,刚恒毅提醒教宗,早在1615年保禄五世(PaoloV)已然授权在礼仪中使用中文,而耶稣会会士鲁道维科·布格里奥(LudovicoBuglio)在17世纪已将弥撒书,礼仪本与日课译为中文
利马窦在1606年2月15日致耶稣会总会长阿桂委瓦的信中曾写道:“王丰肃神父在南京已经两年了,努力学习中文与文学,很有成绩,做事睿智有德,那里的长上对他非常满意。
无论在读和写方面,他都相当不错,他现在已经是博幼基金会国际新闻的志工,每周将一则英文新闻翻译成中文。 我对他如此之好,他为什么说,他的孩子再也不需要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