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个问题,赵会长分享了他们堂区的一些卓有成效的做法:每年圣周四晚餐弥撒的洗脚礼中,会长们便安排一些婆媳不和的家庭在礼仪中让儿媳妇亲自给婆婆当众洗脚。
雨不停地下,姚家小院临时用彩条布搭起了防雨棚,庄严的追思礼在姚进平家的小院举行,大家怀着虔诚的心为保禄兄弟祈祷,祈求仁慈的天主宽恕他生前所犯的一切罪过,赐他早日进入永恒的天国。
耶稣会士远东教务视察员范礼安神父制定了对中国传教的方针,并举荐了利玛窦神父实施。1582年(万历十年)利玛窦神父应召前往中国传教,8月7日抵达澳门。他在澳门立即投入到学习汉语的艰难任务中。
古代礼书《弥撒经书》多用“循环年”(AnniCirculus),亦用“循环经课”(OfficiumOrbiculare)之名。
1578年,耶稣会东方传教区视察员范礼安(ALESSANDROVALIGNANO)前往日本视察途中来到澳门。
旧时也有这样的事例,就如旧时弥撒中神父戴的祭巾(一种四片瓦的黑帽子),就是适应中国以整冠表示礼貌(外国以脱帽为礼)。虽说这是本地化,但已不是现代化了。不能说一切旧的东西连糟粕都是该恢复的。
第三,由于中梵关系未见改善,对什么是教会内部事务政教双方尚未完全达成共识,难免出现有关部门要管理的事务被教会认为是自己教会的内部事务的情形,比如主教晋牧礼邀请什么人参加,主礼、襄礼人选由谁决定、礼仪的日期安排
先人吴运铎讲过这样一句话: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小女孩正是这样的人。从这两则故事中,大家应该知道什么叫奉献了吧?
保禄致弟铎书所言:天主救众人的恩宠已经出现,教导我们弃绝不虔敬的生活和世俗的贪欲,有节制地、公正地、虔敬地在今世生活。
1676年最先抵澳门的方济各会士石铎录所著《本草补》一书,是西洋药物学最早传入中国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