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谨以十年前与其短暂相遇的经历及对其的专访来纪念这位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的前辈。前些年,在台北南怀仁文化学会和辅仁大学及其他国际研讨会上曾遇到狄总主教,但我们之间交谈并不多。
大家带着精心准备的月饼、石榴,及牛奶等,虽然这些东西微不足道,但希望能给他们带来节日的气息。探访第一户是涂奶奶,她是一位视障人士,虽然看不见,但是感觉到我们的到来,非常高兴,很是激动。
他从荷兰鹿特丹出海,先到伦敦经南非好望角,最后抵达中国澳门,曾停靠两站——好望角及马六甲(马来西亚),以采购粮食与香料。在他回忆录的旅行见闻中,有两段描写了他和另外两位传教士在船上的情形。
其实欧洲和北美今天的圣召观念也不是一开始即如此,那是二战以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高学历不是某些人的专利,只要你是一个勤奋的劳动者,就会享有普遍福利以上的好生活。
距离就是美,希望修道人在各自团体内彼此尊重和关心及保持适当距离的同时,多些理解,相互接纳,在主内友谊和共融与奉献中进步。这几年特别困扰我们和那些关心教会前途的人们的心灵的一件事是:上海教区人才的流失。
因此,特别敬礼童贞圣母玛利亚,及圣女伯尔纳德。圣母玛利亚,曾现白衣女士身,共显现给圣女18次,并指点她凿出泉水,而这清泉有治病的神迹,曾治愈了无数人身体或灵魂上的病苦。
在381年的君士坦丁大公会议及431年的厄弗所大公会议重申耶稣基督的天主性。教会现在对耶稣的信仰是:一个位格,两个性体,人性及天主性结合成一个位格。当我们谈到天主子时,一定有一个相对于子的父。
《十二宗徒训言》(Didache,50-70)提及主教及执事是先知及教师的继承人。执事是仆人,在教会内,负责照顾孤儿寡妇;也涉及教理讲授和参与礼仪服务。
公教中学的附属学校为公教初级学院及诺雅初级学院。公教中学创办于1935年4月,创校人是法国人劳爱华神父。
在五场的讲座中,其中两场专为司铎及修道人而设的圣召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