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以基督徒的希望为主题,谈及《圣伯多禄前书》论述的心中所怀希望的理由,勉励我们与弱小者和被排斥着为伍,不以恶报恶,而是宽恕和祝福,做希望的光明标记。
我们基督徒常常成为了积极行动主义和诸多繁琐事宜的奴隶。认为任务越多,做得更多,尽可能地施展权力,从外部来看更光鲜,拥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就会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
祈祷让生命充满氧气:正如生活不能没有氧气那样,基督徒也不能缺少祈祷。我们多么需要基督徒为昏沉睡著的人守夜,多需要朝拜天主的代祷者日日夜夜地把历史的黑暗带到耶稣这位世界之光面前。」
在谈到第一个要素,教宗强调,一切都源自于天主的爱,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核心不是“我们的才能与功劳,而是天主给予我们无条件和无偿的爱”。
我们基督徒,蒙受天主的赏赐,得了可以作为本金的“元宝”,可能是知识或者经营头脑,或是资本、土地、工厂、力气、技能,就应该大胆自信的生活,把自己的“元宝”当做荣誉胸章戴在胸前,做一个自信从容的基督徒,才能感染周围的人
早期教父圣犹斯定(St.Jusfin100-165)虽然毫不犹豫地抨击多神宗教的无知和坠落成分,但肯定其它宗教获得不同程度的圣言的启示,他说:「所有人,不论在基督之前或之后,只要按他获得的圣言的启示生活,都是一个基督徒
圣保禄称基督徒团体是“我们供职所写的基督的书信: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以生活的天主圣神;不是写在石版上,而是在血肉的心版上”(格后3:3)。
在今天的教理讲授中,我们将从圣神在圣经中对我们的启示,转向祂如何鉴临和运作在教会生活中及在我们基督徒生活中。在最初的三个世纪,教会觉得没有必要明确表述她对圣神的信仰。
总之,基督徒恩宠的生命是一个透过自我修身与天主恩宠合作,朝向终极目标迈进的一个持续不断实现人性潜能的过程。它要求人在实际生活中去实践、接纳与关爱。这篇论文的内容跟基督徒灵修生活结合得很紧。
出生富贵,读书方识主恩缘1926年7月9日,段兴柔出生于教外家庭,家境富有,且系家中独女,家人视其如掌上明珠;生活上,对她的关怀无微不至、百依百顺,但她并不娇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