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我也反省到,每当妻子跟我说我家人不对的时候,我总是为他们辩护、解释,告诉她家人们不是她想的那样,我以为这样会拿走她的怨气。
有一次,村里有一对青年要领受婚配圣事,因为不是在弥撒中,所以神父让当时身在教堂的我去找会辅祭的孩子来,跑了很多家后,最终无功而反,就因为这样,神父当时就同我讲,等到小刁(李福民神父,当时是修士)他们回来
在认识了“耶稣是谁”和反省了“我是谁”之后,我们也要问周围的人:“他/她是谁?”在我们习惯性的生活环境中,人们总是以财富、权位、学识、以及衣着和化妆品等外在的“装饰”来“定位”一个人。
通过对其作品的深入学习,他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对立且不易调和的立场:达芬奇的艺术基于对自然、生命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探索;而米开朗基罗则旨在理解人及其奥妙,突出表现人类灵魂的纠结和矛盾5。
然而在人类历史中,真正有资格做到这三立的恐怕只有极少数人。按此标准,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又有什么价值可言呢?再者,即使那少数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迹的人,他们是否真能体察人生的价值呢?(待续)
动了怜悯之心的耶稣看见众多群众还没有吃饭,便以他的双手与父契合来提供他们食物,耶稣就拿起饼,祝谢后,分给坐下的人,对于鱼也照样做了,让众人任意吃……不仅解决了饥饿之苦,更有了很多多余食物(若6:11);耶稣碰触人类生命的事迹很多很多
这就是由古老的智慧文告产生的人类的真正价值。
197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人类学系后就投身新闻业的科尔文在悼词中被誉为无畏的记者,照片中,她戴着钟爱的双层珍珠项链—这是她不多的首饰,出现在几乎所有隆重场合;右手无名指戴着她仅有的另一件首饰&
这些人同比拉多一样洗净双手,任由人类历史随波逐流,只要自己不受牵连就好。 另有些人曲解了对真理的寻求,陷入非理性主义和狂热主义境地,封闭在自己的真理中,并设法强迫别人接受。
在现世的生活中,方济各和万物相通而生活,不但和人类,也和无生灵的万物共存。太阳是他的弟兄,是他的姊妹,一切都属同一家庭,脱离了监牢而进入了天主国的自由,他生活在完全喜乐的共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