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记者不死 他只是远去字号


2012-03-01 10:09:22 来源:时代周报

  伦敦城南,泰晤士河畔,舰队街,圣布莱德教堂(St. Bride"s Church,意为“新娘教堂”,建筑造型像结婚蛋糕)。除了婚嫁,这座有近1500年历史的教堂还有着“记者教堂”之称,因为舰队街曾是英国媒体的中心,更因为英国媒体界一直保留着这样的传统:每当英国有记者遭遇不测,这里都会举行弥撒,时至今日还是如此。

  2月22日死在叙利亚霍姆斯市政府军炮火下的两个人,前《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资深战地记者玛丽·科尔文(Marie Colvin)和年轻的法国摄影师雷米·奥奇力克(Remi Ochlik)的照片被并排放在一张悼词上,悼词简单地记述了两人的职业经历。197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人类学系后就投身新闻业的科尔文在悼词中被誉为“无畏的记者”,照片中,她戴着钟爱的双层珍珠项链—这是她不多的首饰,出现在几乎所有隆重场合;右手无名指戴着她仅有的另一件首饰—一枚色彩暗淡的纯金戒指,这位56岁的女记者有过两段短暂的“战地婚恋”,自第三任丈夫十年前自杀后一直保持单身;当然还有著名的海盗式黑色眼罩,在眼罩外还戴了一副老花镜。这幅画面,正是她两年前于这座教堂内发表演讲,纪念在21世纪头十年中牺牲的49名记者和媒体人。

  科尔文偏重报道战争中妇女儿童的遭遇,曾凭在车臣和科索沃的报道赢得了国际妇女传媒基金会的“勇气奖”,还曾因在前南斯拉夫的报道获得英国“最佳驻外记者奖”,得到许多国际奖项的肯定。她不遗余力地让更多人知道自己在战区的所见所闻,甚至还在时尚杂志Vogue英国版上撰稿,描述利比亚女性的生活。

  不同于经历丰富传奇的科尔文,年仅28岁的雷米·奥奇力克殉职前不久刚刚获得2012年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一般新闻类组照一等奖,作品是名为《利比亚之战》的组照。2004年,年仅20岁的奥奇力克自费前往海地,当时的海地总统阿里斯蒂德倒台流亡海外。奥奇力克曾回忆,武装人员骑摩托车带着他到处游荡,他感觉到危险,但这就是自己一直梦想的一切。这组照片获得当年的坎城摄影奖,战地摄影生涯从那早早开始。第二年,他在巴黎创立了自己的图片社IP3 PRESS。如今,图片社网站首页在悼念创始人,里面有他生前拍下的14组战地摄影图片,刚果、海地、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年轻人的脚步一刻不停地在战场上奔波,以至于荷赛揭晓后有记者想联系他采访也无能为力。

  两人的纪念牌和2011年在利比亚殉职的两名摄影师的纪念牌放在一起。2011年4月20日,两位同样“无畏”的摄影师Tim Hetherington和Chris Hondros在利比亚米苏拉塔的黎波里街上被炮弹击中身亡,相机里还留下中弹前最后一刻按下的快门。那时,玛丽·科尔文也在利比亚,打过多年交道的卡扎菲在的黎波里一家餐馆接受了她的采访,据说她采访卡扎菲的次数比全英国记者加起来的还多。

  根据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保护记者委员会公布的数据,在2011年,全球共有46名注册记者被杀害,其中17人是采访重大事件时遇害的,绝大多数是采访阿拉伯国家反政府势力与当局发生暴力冲突过程中被杀的。自从“一战”时《泰晤士报》派出记者报道战况开始,每一次战争中都不乏记者的身影,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早就做好了为新闻而死的准备。尽管如此,这次还是有媒体发问:科尔文是不是走得太远了?

  科尔文的英勇是战地记者中的典型,在3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她报道过世界上最血腥的冲突,包括科索沃战争、车臣战争、利比亚战争、阿拉伯地区的动乱等。甚至在2001年,她在斯里兰卡潜入反政府的泰米尔猛虎组织控制的区域采访时被手榴弹炸伤并成为俘虏,从此左眼永久失明,左耳失聪。根据她的朋友、《纽约客》杂志经济金融记者约翰·卡西迪(John Cassidy)撰写的悼念文章《纪念玛丽·科尔文》回忆,2003年,卡西迪到伊拉克采访石油业,联系当时在巴格达的科尔文,科尔文提供的地址竟是巴格达市中心某个和乌代或他兄弟有密切联系的俱乐部。科尔文兴奋地说在她搬进来之前,卫兵一直用这个地方审讯前萨达姆政权的成员,查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藏匿点和其他事情。卡西迪说她像格雷厄姆·格林小说中的人物:固执己见,手指因抽烟熏成黄色,近乎荒唐地勇敢。

  或许没有哪个记者比她更了解战争的可怖,而她同样理智地知道自己在面对什么。用生命做报道是否值得?在2010年的那场演讲中,她这样说:“我们的任务是要精确而毫无偏见地报道这些战争的恐怖,我们永远必须自问,危险的程度是否值得报道;以及何谓勇气,何谓逞强。”

  许多年前,科尔文也曾放弃过前线报道,花了几年时间在《星期日泰晤士报》国外新闻版做编辑工作,改写文稿,结果是被枯燥的工作憋死。根据卡西迪的回忆,他们最后一次吃午餐时,科尔文用沙哑的声音说她有可能写一本书,把过去的经历记录下来—也许在某个智囊团或者新闻学院找份工作。但这永远不会实现。

  “我感到很无助。天气也很冷!但我会继续跟踪报道(叙利亚动乱)。”科尔文身亡前一天,在Facebook上这样说。

本文标题:记者不死 他只是远去字号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