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当地天主教会和非基督信仰宗教之间存在着良好的默契,各方本着友爱互助的精神,处理与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生活有关的问题。因此,这是一个非常积极、非常活跃的教会,也是一个生活在动荡不安中的教会。
教宗在念经前的讲话中省思了耶稣治好聋哑人的事迹(马七31-37),指出耶稣医治人的疾病和受排拒的状况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
经过三天两夜的学习,我深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体会到她的不易;她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理解了我的难处,我们彼此认错,一个简单的拥抱,化解了我俩多年的心结。
接触过很多主内的父母,她们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了,都摸不透他们在想些什么,作父母的好像只能为他们提供衣食,至于灵里的沟通,真的是望洋兴叹。
对于信仰者,如果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德行的硕果,会隐隐地感觉到召唤的时间到了,于是静静思考回顾一生。有一位四代同堂,九十多高龄的著名老中医,花园宅门上挂着“五代传世中医”的匾牌,他的黄昏很美。
杨振杰神父自己绘制的教友“索阅”“信德”花名册杨神父在乌海堂区服务的时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传教、为堂口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然而祂是俯就的,祂的圣洁和尊贵不是要凸显你的败坏和渺小,祂来,是要恢复你原本在创世之初的那份尊贵,神儿女的尊贵和美丽,非被邪恶,邪见扭曲了的那个你。
事实上,「借着洗礼每位天主子民成为门徒,皆以传教为重的(参阅:玛廿八19)。所有受洗者,无论他们在教会内有何职位、有何信仰培育水平,都是福传的执行者」(《福音的喜乐》120)。
这不起眼的几个教友,倒也在每个主日自觉地集合起来,像模像样地念经,读要理问答,学圣经,证道分享,读“信德”。特别“信德”的丰富内容,给山旮旯里闭塞的教友带来教会浓浓春意,激发了大家爱主爱人的心火。
《教理》强调,最后审判的标准并非仅限于外在行为,而是取决于人是否真正活出了爱,正如圣十字若望所言:“在生命的尽头,我们将按照爱接受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