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务实的杨振杰神父
2016-09-26 15:05:14 作者:李升 来源:《信德报》2016年8月18日,30期(总第688期)
6月19日下午,笔者陪同“信德”副总编宋云老师等一行四人来到内蒙古巴盟教区三盛公天主堂朝圣,遇见了阔别10年的杨振杰神父背着朴素的弥撒包,脚穿平板布鞋,风尘仆仆、大汗淋漓地赶回教堂。
10年前,杨神父在乌海天主堂担任本堂,当时他讲的道理至今还铭记于心:“真正敬主的人,做事为人必定谦逊。因为他知道,在造物主面前自己是多么渺小,小如一粒沙尘。他也知道,世界万物皆受造于天主,在天主眼里都是美好的,在天主面前都是平等的,没有理由小看任何一人,任何一物。凡是做不到这些的人,问题不在我们面对的人和事物,而在我们自己对天主的尊崇与敬畏还远远不够。于是,人世间一切欺行霸市、弱肉强食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当宋云老师聊起那年杨神父和我们一同参加““信德””创办15周年庆典的情景时,大家欢声笑语,兴奋不已,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随意提起“信德”的编辑、记者、作者、图书……甚至连““信德””中缝的通知、广告、启示、通功、征婚、招生、求援等,杨神父都记忆犹新,了如指掌。直到今天,每一期的“信德”杨神父都仔细地阅读。就在当天,我们还看到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本子,上面记录着姓名和份数以及收到报纸的日期等。当问及这个本子的用途时他说:“哪个教友我都记上,这样我就知道有哪些教友没有看报,没有的我会自己掏钱给他们上。”
杨振杰神父自己绘制的教友“索阅”“信德”花名册
杨神父在乌海堂区服务的时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传教、为堂口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日复一日,不顾烈日酷暑,不畏风霜严寒,深入农村、社区、煤矿,嘘寒问暖,送弥撒看病残,经常组织教友们扶贫济困,多次为灾区、失学儿童、老弱病残捐款。他精打细算,点滴积累,为教堂安装暖气、硬化绿化环境,多次整修教堂……
他的生活简单且单调,每天按时晨祷晚颂,奔走传教,他把一颗大爱的心,融入每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里,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杨神父曾在一次分享座谈中说:“主内的兄弟姐妹,真正谦下的人,他的行为真诚且实在,虚怀若谷,理解人、宽恕人、尊重人;真正谦下的人,做事必定和颜悦色,体谅人的疾苦,鼓励人的行善;真正谦下的人,淡泊名利,心静如水,一旦需要他做出牺牲时,必义无反顾。谦下的人看似卑微,实则伟大!”杨神父,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记得一年冬天在乌海堂,杨神父带着钱与福传资料,装了一车大米和面粉,按摸底清单,挨门挨户地为生活困难的家庭送温暖。当走到一户教友人家,进入一间阴暗潮湿的屋子时,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一家三口饱受病残折磨:男人患有肺结核,戴口罩裹着被子,躺在靠窗户的墙角;孩子蜷缩着身体,在被窝里瑟瑟发抖;女人瘦弱单薄,烫伤扭曲的脸把先进去的教友吓得跑了出来。然而杨神父却平静地走了进去,坐在他们身边,抚摸着孩子的脸说:“困难是暂时的,我们要一心依靠天主,社会和教会都会关心你们……”接着将300元钱递给女人,把白面大米放在床前,女人感动得不住地用手抹着脸上滑下的泪水。
近似这样的家庭杨神父带领教友们走访了很多户,他们贫寒的生存环境、渴望援助的眼神、感激的表情都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人纵然贫困残疾也有尊严和生存的权利。身体的残疾会让意志衰退,使心灵孤独、迷惘和软弱。杨神父带给他人的钱物是有限的,爱却不会磨灭,会在心里生根发芽。
福传路上的杨振杰神父
开心的相聚让大家忘了时间,分别时有人提议互加微信,杨神父却说:“我没有微信。也没有电脑。我怕这些东西玩起来耽误传教。”这个年代没有电脑和手机微信让人不可思议,也不由地让人肃然起敬。而当聊起任何一位最弱小或衰老的教友,所有人的领洗、婚配、临终各项圣事等他却一清二楚。问起周边教区、堂口、主教、神父、会长、教友、乐队、义工、爱心、福传……甚至某教友的电话号码,他都能脱口而出,他不愧为堂区的“福传地图”。晋铎这些年来,他福传的脚步不停地穿梭在各个堂口之间。
“服务穷人,就是服侍基督,因为那些悲伤者、贫残者、饥饿者都是基督苦难的化身,如果我们看不见这一点,就看不见为人类受苦受难的天主。”
杨神父的言传身教,深深印在了我心里。他的道理成了我生活中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