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有的可能出于懒惰,有的基督徒则认为工作是属世的没有意义,不应该花太多的心思去追求,只要全心寻求主就好。相反,许多人也会问,是否重视信仰轻忽工作才是生命的意义?
他们也与精神世界相通,因此,「诸圣相通功」和今生来世在精神上团结的概念,早在基督教信仰到来前,就流传于他们中间。本地化可使人们在自己的语言文化中看到和经验到真实的基督。
一对叙利亚难民夫妻和他们的孩子在难民营地大圣若瑟年已于去年12月8日闭幕,但教宗方济各对这位圣人的关注和爱戴并未结束,而且从去年11月17日起又以新一轮的要理讲授省思这位普世教会的主保的形象。
当耶稣受难前几天非常荣耀地进入耶路撒冷圣城时,很多群众曾前呼后拥地高呼“贺撒纳于达味之子!因主名而来的应受赞颂!贺撒纳归于至高之天!”
我们知道教宗在十月十七日亲自宣布他将擢升二十四位新枢机主教,其中一位不幸于教宗宣布喜讯前一天去世,他是波兰科沙林(Koszalin)教区荣休主教伊格纳奇‧耶日(IgnacyJez)。
(接上期)神枯正好与神慰相反,依纳爵总结为,“灵魂的晦暗、内心的骚扰;对卑污世物的趋向;各种煽动和诱惑惹起的不宁;引人失去信心、没有希望、没有爱情;觉得整个灵魂慵懒、冷漠、愁苦,像是离弃了他的造主真主一般
一方面是作为机构,拥有自己的结构、教义和神职人员的教会,另一方面是扎根于福音讯息、努力在自身环境中活出福音讯息的人们的生活。
耶稣面对苦难时,并非听由命运的摆布,而是忠信于一条自由且谨慎接纳并遵循的道路。这就是安慰我们的东西:明知他生命的礼物源于有意识的抉择,而非一时的冲动。
隋代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总论》中说:“夫虚劳之人,血气衰损,脏腑虚弱,易伤于邪。邪从外集内,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
为纪念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召开50周年及普世《天主教教理》颁布20周年之际,教宗本笃十六世宣布从2012年10月11日始至2013年11月24日普世君王节为普世教会信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