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是方济各·沙勿略,他是“这片土地所敬爱的”圣人,在1544年写给依纳爵·罗耀拉及最初同伴的信中,表达了愿意前往当时所有的大学,“像疯子那样到处呼喊,撼动那些知识多于爱德的人”,使他们受到推动“为爱兄弟姊妹而成为传教士
玛利亚的灵魂与肉身一同升天,是“初熟的果子”,预示了全体信众在末日将要获得的圆满救恩——不仅是灵魂的得救,更是整个被造物、包括我们物质性的身体“脱离败坏的控制,得享天主子女的光荣自由”(罗8:21)。
六、圣人故事见证:圣依纳爵·罗耀拉的“浪子转身”圣依纳爵年轻时是个追名逐利的骑士,骄傲、虚荣、远离信仰。但在战场中受重伤后,他在病榻上重新阅读《圣经》和圣人传记,良心苏醒。
10多年来,修女们先后20多次从香港明爱基金会等慈善机构申请单项经费,远赴西安、渭南、平凉等地医院为这些孩子医治。常期在医院陪护患儿,成了她们的固定工作,其中的艰辛难以尽述。
另一方面,更因南怀仁的高尚品德与其仁慈的心怀,比他年轻不少的一代明君康熙甚为心折。因此、康熙接纳了南怀仁,接纳了他所传的福音。康熙无论在国学、文才、聪慧上,皆胜于先皇。
对这段奇缘有论者说:“先及幽遘,遂及明婚,较诸寻常恩情,更当十倍。幽冥密约,阳间明娶,真乃是“姻苑”的奇葩!
1547年,70岁的米开朗基罗继续教堂的设计建造工作。120年后圣殿终告完工,之后又花了20多年进行内外装饰。伯多禄大殿融合了多位大师的心血,堪称一座建筑艺术的宝库,让人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这是出于对教会接班人的渴望所作出的反应,以至于对有人不合格的圣召提出异议他都会置之不理,他顶着质疑,坚守着他的信念,他相信能把所有的人雕琢成器,即使品行不佳在别人眼里根本不适合修道的人。
借着坚振圣事,祂赐给我施慰圣神,作我的导师。基督在十字架上让人用长枪刺透祂的肋膀,打开祂的圣心,成为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恩宠泉源和宝库。
它并不在於向邪恶屈服……,而在於以善胜恶(参阅:罗十二17-21),因而打破不公义的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