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圣父、圣子、圣神,我们称为三位一体;虽是三位,却只有一个天主。(二)外教人的得救和“福传”天主教相信外教人也有得救的机会。
院落见证了历史站在东面的山坡上俯瞰苦修院,心里顿时浮现出这般的场景:1883年6月16日两名欧洲修士披荆斩棘来到这片偏僻贫瘠的谷地,半年以后,又有三位修士到达这里。
我们每天早上起床祈祷,还有三位泰国女传教士、八个孩子和一些有机会成为传教士的人。柏拉斯特、我和女士们在祈祷中找到喜乐、力量、勇气、光明、方向、甜美和完整:阅读和赞美的办公室,以及晚祷和弥撒。
为此,我们深深感谢三个时代的三位译者。百年前《夫至大》牧函为当时的中国教会发展及本地化暨中国化指明了方向。百年后,该牧函对今日中国地方教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于是,在长达10年的合作中,我们三位出版了三本中英文对照版、从跨文化的角度诠释宗教社会学的著作,其中的贡献在于摆脱宗教社会学以西方历史文化为背景的传统,加入了中国宗教和实践的内容。
他唤醒了因喜而惧的三位爱徒,带领他们下山,走向耶路撒冷,要求他们去面对他的十字架。因此“他们就深深忧愁起来。”(玛17:23)宗徒们开始从幸福经验(神慰)走向痛苦(神枯)考验。
今年我去一个避静院参加避静,正遇上200多修女在同一地方举办年度大避静。在散步的时候,我看到95%的修女面带愁容,令人费解。期间一些修女找我办告解以及谈话,于是我问:为什么这么多修女的脸上看不到笑容。
开始出现转机是2011年的春节大避静,我听了孔爱钦修女讲家庭和婚姻,其中她引用齐亮老师讲的一个真实见证:有一对夫妻也因第三者插足婚姻出现了危机,妻子去找齐亮老师诉苦并寻求解决的办法,老师急中生智说了一句
-1950年被派往比利时学习两年,-1953年抵达台湾,有份创办台北《教友生活周刊》及担任台中卫道中学校长-1960年获任命为台北总教区辅理主教-1966年就任台南教区主教-1990年退休,在主顾传教修女会台中会院安享晚年
在他51年的本堂生涯中,修石渡出了13位神父和24位修女。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部分教外人的进教,教友人数已由过去的数百名增长到1500余名,占全村人口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