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说,没有信德的爱只是空洞的爱,甚至是自私的爱、错误的爱。相反的,有信德的爱就是忠信的爱、坚持到底的爱、患难与共的爱,因为信德让我们在爱中互相担当、互相扶持。
人与神和好是人与人和好的基础,人若违背天主的教导,与天主的真理背道而驰,就必然陷入自私罪恶的深渊之中,从而也决不会与人和好。
天主的恩赐在自私的动作下可能成为致命的毒药。”(神学论集27期16页)为我们司铎来讲,面对异性,该按爱德及牧灵职务的要求,自然、喜乐地互相来往,也尽力在主内为之服务。
但是,这一进步也有它消极或不利的方面,消费主义社会使人变得越来越追求物质享乐和自私。对他们来说,只有金钱才是重要的,家庭的传统价值土崩瓦解。人情如纸,世态炎凉,人们忽视和忘却了从祖先继承下来的价值。
我们文明社会中常会看到一些问题,譬如:性格与心灵的孤寂;青少年对性爱的混淆;人与大自然的疏离;加增残忍和暴力行为的倾向;深受现代传媒的不良影响;以及为了个人的权益和享受而牺牲群体的利益,即我为我,人人都为我的严重自私的现象等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丑恶、贪婪、自私,相反就会招来各种恶性的因素,霉运接二连三,在痛苦不堪的生活环境中挣扎。因为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如果人仍然是只有自私之心,忘记了自己的行为会牵动着别人的生命,可能就会重复原祖父母的老路,把别人成为自己骨中的刺,自己成为别人肉中的腐肉!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基督徒的神圣使命就是把关怀和爱全球化,而非冷漠与自私。在12月9日和19日,教宗方济各的推文再次强调:若我们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我们会停下来吗?
法利赛人和法学士正是用这种欺骗性的话语来试图“在(耶稣的)言行一致中找出破绽,将慈爱转化为骗局,并由此将安全感粉饰为信仰,把占有化为希望,自私转为爱恋”2。
如果人仍然是只有自私之心,忘记了自己的行为会牵动着别人的生命,可能就会重复原祖父母的老路,把别人成为自己骨中的刺,自己成为别人肉中的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