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教会中常听到礼仪本位化的呼声,这也是礼仪宪章(37.)所倡导的:在各民族的风俗中,只要不是和迷信错误无法分解者,教会都惠予衡量,并且尽可能保存其完整无损,甚至如果符合真正礼仪精神的条件,教会有时也采纳在礼仪中
进入汛期,我国各地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灾情牵动着包括全国各地神长教友们在内的同胞的心。南方水灾最严重的湖南省全境受灾,1200多万同胞受灾,因灾死亡或失踪人数83人,损失惨重。
近日,读到《礼记·尚书》中记载我国原始社会后期首领尧和舜交接班的故事,感触颇深。现摘录如下: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
1939年2月再度赴美,与相关赈济机构接洽救济我国难民。同时期,海外天主教人士,比如陆征祥和在罗马读书的中国神职全力宣传抗战,为国家争取外援。陆征祥在海外出版《益世》报。
可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美德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优秀的道德品质的泛称。
在此,我也想到了我国的墓地,想到了儿时在村里的山坡上,荒郊野岭,在清明时节里,破败的墓地有富人供奉的八碗大菜,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也有穷人供奉的素煮饽饽、窝头、化为灰烬的冥钱。
如今,我们却称为"熊猫",这里还有段故事: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国的生物界学者在重庆北碚举办了一个动物标本展,展品标牌分别用中、英文书写"猫熊",由于当时中文书写习惯是从右至左,国人却把按英文书写方式书写的
“大自然的神明,或神明的大自然,按我国熟悉的称呼,就称‘天’,老百姓称老天爷或天老爷,文雅些称‘上天’、‘天公’、‘上苍’,名称不同,所指的实体都是相同的。”
换言之,我国社会的伦理道德价值也面临了严峻挑战。 在当代社会,首先对这些社会问题做出深刻反省、提出敏锐分析和批判研究的,是一批人文知识分子。
……今祈尊师神父并尊会友,在天主前祈保我国中兴太平,……。永历四年十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