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有教区方济训蒙修女会。等到打扫完毕,想与之合照,但却已离开,遂去照下圣方济蓝嵌玻璃。
(训3:1)在那些视宗教活动为迷信活动的年代,信仰受到排斥和打击,但父亲没有被这些大风大浪吓倒。
在一九七一年《共融与发展》牧民训谕中,形容耶稣是传达爱的信息的典范“Christastheperfectcommunicator”,祂召唤我们把福音传播给他人,要求我们善用传播工具福传及发展人类社会,促进公义和平
(格后9:17)这句圣经表现出了教会团体生活与世俗团体的不同,那就是耶稣基督给宗徒们最后的训言中所说的,“为首领的要成为服侍人的”,团体中组长或者负责人的职位,于是说是一种权利,不如说是一种义务。
《十二宗徒训言》呼吁:”你们为自己选立主教和执事时要留意;他们该是相称于主的人,温良谦和,不贪财,忠实,经得起考验的君子”,而圣波利卡普则进一步劝导:”执事应该是正直,无可指摘的,不是属于人的,而是属于天主和基督的仆人
(箴十三3)古经德训篇上也说:“孩子们,请听有关口舌的教导,谁遵守了,就不会成为口舌的囚犯,也不会陷在极凶恶的事中。
孝贵守先训,敬须追本源。康熙大帝给北京西什库天主堂的题词是“万有真原”。所以认识、敬拜天主,才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外国文化讲:有了人,宇宙便完全;人和其它万物的区别在哪里?人有灵魂。
通常人们只看到花朵开谢乃至人生聚散、成败得失等现象,因而追悔过去或幻想未来;而随着基督启示的目光,我却能从花开花谢开始,透视现象背后“虚而又虚,万事皆虚”(训:1:2)的真理,反观自心,找到生命真正的依归
偏爱神秘,只知大天而颂之,而不把圣经明训放在心上的信徒对此却乐不可支,盲目鼓掌。一位读者说:这书是一本有趣又有用的书……书中所说的种种与正确的信仰及天主的启示并不冲突。
虽然屈辱痛楚难以在心头消弭,但他谨守宽恕他人就能得到友谊的主训,从未计较那些陷害折磨过他的人。他与母亲含辛茹苦将八个子女哺育长大,成家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