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基于信德的社群不仅为成员提供了归属感,更在面对外部困难时展现出强大的团结力量,如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宗教社群迅速组织起来,为受灾群众提供物资援助、心理安慰等,这种行动的背后是信德激发的共同责任感和爱心
我愿感谢那些以如此温暖、如此爱心聆听我的人民,感谢他们的领导人,他们为这次访问提供了很大帮助,使其能够有序进行,没有任何问题。我感谢所有为此合作的人,我为这次旅行的恩典感谢天主!
“一些患有不治之症的教友,在王德望老神父付油后得以痊愈,老神父90高龄时还常下乡看教友,教友随叫随到,是一位爱心无限的老神父。”达州前任本堂肖运奎神父这样缅怀前辈王德望神父。
我们蒙召以天父那样宽宏大量的爱心,实践牧灵爱德;并在我们心中跟天父怀着同样的希望:甚至一个人都不会失去(参阅:若六39),但愿人人都能透过我们的牧职认识基督,并在祂内获得永生(参阅:若六40)。
之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将自我给予及奉献的程度。每个层面的成功要求一个非常深的自我投入。而每一个较深的投入会带给我一份极大的满足和喜乐。a.仁爱(Charity)爱的第一个层面是会仁爱。
个人的经济贡献是自我奉献的标志,先是奉献给天主、然后奉献给兄弟姐妹,因为要让物质奉献成为向建立在爱上的人类展开福传的工具。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在此世界传教节之际,我的思绪涌向了地方教会。
1.传教乃自我实现:为他人奉献生命生命透过献出自己而成长,亦削弱于孤立与自满。事实上,唯有远离岸上的安逸,并乐于分享人生、传播福音的人,才能真正领受生命的美好。(N.10)。
如今,两位修女依然每天在为教会忙碌着,她们的奉献都记录在了天上。教友们都把两位修女当作家人,尊称她们为先生,修女说她们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但在教友们的眼中,她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她同世界分享了带领她皈依的这三个教训:一是祈祷的力量,特别是玫瑰经的力量;二是接纳天主在我们生命中的计划,并把我们的生命交托在圣母手中;三是向天主奉献牺牲。她一生过着祈祷、谦逊和接纳的生活。
因为,任何弥撒都是为生者和亡者奉献的,而且所有感恩经内都有纪念亡者的经文。若信友热爱圣母或圣人的“自由纪念日”,要满足他们合法的虔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