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的宗教信仰重新兴起,这是极为反常的现象,因为经历了文革之后,中国几乎已经没有信仰了,所谓毛泽东思想在文革时期也不能算是信仰,改革开放后更是全面溃败,但改革开放并未使中国人重新形成信仰,我们宣扬黑猫白猫论,
不用说梵蒂冈博物馆藏有多少让世人仰慕的绝世珍品,不用说西方教会的历史底蕴有多深,就论由中国教会发展仅200多年的韩国教会,就不得不让我们刮目相看,竖起大拇指。
在论文中,他详细叙述了这两次问卷调查的过程与结果。论文结尾,他总结说: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澹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下文摘自荀子•礼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
这篇讲话以《论宗教问题》为题,收入了《江泽民文选》。我学习这篇讲话,认为要把握宗教问题的三性:根本是长期性,关键是群众性,特殊的复杂性。这三条,应该作为我们看待宗教问题的基本点。
希翁是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的医师,在公元前第四世纪左右,由他撰写的,也是西方第一部医学梦书《梦论》里,他指出:“有些梦确是神灵促成”,“但是其余的是由人体直接产生的”。梦不是全部属于神授的。
[16]它的思想缺乏对超越性的强调,而将上帝与世界密不可分地联系起来,从而变成万有在神论,对自由主义神学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西方文明优越论一度大行其道。在世界各文明交往中开始流行一种所谓的普适价值—文明转型对话模式。这是一种教化式的对话模式。推崇人权至上,对弱势文明短板缺陷的自我反省,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有一种所谓的实用的解放论认为,只要人拥有一定的钱财和自由,就是人的救恩。这些观点将我们牵引到狭小的现世世界和财物的拥有上,萎缩了我们人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忽视了真正的救恩只能来自天主。
梵二的教会论为地方教会来讲是一盏明灯,教会生活在世间,在基督内像一件圣事(教会1),中国教会需要在降生神学中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