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提到,圣座国务院一位“圣善司铎”的办公室内张贴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的工作是低微的、谦卑的、忍辱的。”
耶稣正在大街上行走时,这家伙跑到祂跟前,给祂跪下,问说:“善师,为承受永生,我该作什么?”(17节)。请注意用词:“我必须该做什么才能获得永生”。
为那些生活在基督信仰内的人,并不意味着逃避这个世界或者寻求任何一种霸权,而是从那些属于历史边缘的人开始,服务人,服务所有的人,并时常保持警醒,怀着望德在各种阻力下依然追求圣善的同时,也常思念永恒的天乡。
您和爸爸成亲后,您不仅热心事主,每日虔诚祈祷念经,且谨守教会规诫,善尽妇道之德,是附近出了名的好儿媳、好妻子。
他讲的是具体的行动:做善工、行正义。他更明确地说:「你当用你的财产,救济一切行义的人。施舍时,你的眼不可睥视。」(多四7)这位有智慧的长者所说的话让我们深思。
应该传的是天主的爱,基督的爱、人与人之间圣善的爱(护),这才是信仰持续的真正力量之源。
8(b)以上述观察为基础,建议各主教团在相关地区出版《罗马弥撒经书》(第三版)的译本时,或将来再出版时,可以考虑是否要改善以往所订下互祝平安的方式。
(格前:十三,8)其它的一切神恩,连信望二德,在复活之后都要消失(参阅格前:十三,8-13),故称耶稣的复活是圆满爱德的实现。
于是,翻开圣经,亲手找到了这句话,一字不差:不断祈祷,时时靠着圣神祈祷(弗6:18),在各地举起圣洁的手祈祷(弟前2:8)。我不断地思考,心想:我该找谁来给我解释一下这句话?
第一篇是路8:4-15里撒种的比喻。拉辛格在1962年,面对Rhineland教区首祭的新神父说,这个撒种的故事想告诉我们:每一件真正有成就的事情,在这一世界上都是以渺小和不起眼的方式起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