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中译文:教宗方济各致意大利《共和报》创始人的信


2013-09-24 08:14:56 作者:教宗方济各, 中译:TherAsia,伯铎修士


基督信仰与现今文化的交谈

——教宗方济各致意大利《共和报》创始人的信

  编者按:意大利《共和报》的创始人及前任社长——欧金尼奥·斯卡尔法里(Eugenio Scalfari)是一位非基督徒,他曾于7月7日和8月7日借报纸向现任教宗公开提问,探讨一些关于信仰和非信徒的问题。教宗很重视欧金尼奥·斯卡尔法里的文章,遂以这封信做答。教宗致函欧金尼奥的信刊载于9月11日的《共和报》上。本文是由TherAsia机构邀请在意大利读书的伯铎修士从意大利原文先译为中文;两位“信德”编辑根据英译对中译文做了校对和润色。在此一并致谢。这是目前唯一的中译文,我们已将意大利原文与英译文作了链接,以飨读者,大家可对照不同文本阅读,欢迎给中译文版本提出修订意见——信德编辑部。

 
 
 
亲爱的欧金尼奥·斯卡尔法里博士:
  首先向您致以亲切的问候!
  有关您2013年7月7日在《共和报》向我发表的您的个人反省,及8月7日在同样报刊上所做的补充,我在此尝试着做以概略性的答复。
  首先,我衷心感谢您认真阅读了通谕《信德之光》。此通谕事实上是我敬爱的前任本笃十六世的意向,由他构思和主要起草。怀着感激之情,我继续并完成了它。这通谕不仅在信德上坚固了那些已经生活于耶稣基督信仰内的人,也开启了和那些同您一样自称为“多年对纳匝肋人耶稣的说教不感兴趣、不被吸引的人
  我认为认真谈论信仰这么重要的话题和有关耶稣的言行,不论是对我们个人,还是对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社会都是很积极的。
  有两个环境使得今天的对话显得珍贵而必要——这对话是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主要目标之一。众所周知,这对话是由若望二十三发起,并从那时直至今日,所有教宗都不遗余力地为之奋斗。
  第一个环境——正如通谕开头几页所谈到的——出自一个事实。随着近几个世纪的发展,在我们面前似乎一直有某种不和谐的地方:基督信仰、它的喜讯及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自始都是通过光明的象征得以表达;但是与此同时,也常被盖上迷信黑暗的印章,背负反对理性光明的骂名。这样,一面是教会、基督启示文化,另一方面是烙有启蒙思想的现代文化,二者最终走上对立,无法对话沟通。然而,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带来了新的对话契机,不怀偏见地为真诚、丰富的对话打开了大门。
  第二个环境,为那些在信德之光照耀下而跟随耶稣的人,这个对话为基督徒本身来讲也非可有可无,而是很内在很必要的。请允许我向您指出在通谕中,我认为很重要的部分:在信德内所见证的真理正是爱德——它这样强调说——“信仰不是苛求的,它在尊重他人过程中成长。信徒并不傲慢也非顽固不化,恰恰相反,真理使信徒谦逊,因为信徒知道在他拥有信仰的同时,是信仰在拥抱他、拥有他。信仰并不使我们无法容忍他人,信仰的保障使我们能够向所有的人做见证,并与所有的人对话”(34)。这正是我给你写信的精神所在。
  信德为我来讲,源自与耶稣的相遇,是一个触动我心、给予我方向和赋予我整个存在新的意义的个人性相遇。同时,是我所生活的信仰团体使得这份信德变得有可能,因此我才得以找到通往圣经智慧的通道,获得那透过圣事,从耶稣基督那里涌流出活水般新生命、兄弟情义、对穷人的服务,直到认识耶稣真实的面容。若没有教会,我不可能遇到耶稣,也不会知道这一巨大的信德恩典保存在我们人性脆弱的瓦器中。
  此刻,我愿意从自己在教会内信仰生活的经验出发,聆听您的问题,与您一起探寻,或许我们也可以一起前行。
  请谅解我并没有按着您7月7日所提出的问题顺序作答。我认为更有效的——或许没有比这更适合的——我只想回答比较能触动我心的反思。甚至我都不进入通谕的阐述方式,其中您认为缺少有关纳匝肋人耶稣的历史性层面。
在开始阶段,我们进行一下整体上的分析并不是多余的。我们跟着通谕的逻辑,步步解读。首先,我们要关注耶稣言行的意义,最后,反省耶稣为我们来说有何意义。通谕特别对保禄书信和若望福音做了反省,在纳匝肋人耶稣默西亚使命的基础上构成,此使命在他的死亡与复活中达到了高峰。
  所以,我们必须要在他的具体但却简略的故事中对视耶稣。我想说,特别要在最早的一部福音,即玛窦福音对耶稣的描述中认识他。
  可以看出,耶稣那些令人“反感”的言行都出自他的“权威”:这个词贯穿着整部马尔谷福音,但用意大利语很好地表达出来并非易事。“权威”,希腊语是“EXOUSIA”,字面意思为,那属于存有的,实存(意即,耶稣所言所行正是他的存在)。并不关乎外在和强势层面的东西,而是有关那从内而外,自我拥有的东西。耶稣实际上从他与天主的关系中触动、转移、革新。这个天主被称为父,父将这个权威交予他,为使人得益。
  这样,耶稣宣讲“正像有权威的人”:治愈、召叫宗徒跟随他、赦免罪过等——这些在旧约中都是天主也只属于天主的行为。马尔谷福音多次出现 “这人是谁?”这样的疑问,这涉及到耶稣的身份问题,是一个不同于世俗权威的权威,这个权威并不是靠压制别人而展现。相反,是透过服务他人、赐予他人圆满的生命和自由而来的。这使他最终将重轭扛在自己肩上,经受别人的不理解、背叛、拒绝,直到被判死刑,甚至在十字架上忍受宗徒的逃离。然而耶稣仍忠信于天父,直至生命的结束。
  就在此时,马尔谷福音——如同伫立在十字架下的百夫长所喊出的那样——“不可思议”地揭示说耶稣是天主子!一个是爱的天主的儿子,这天主愿意将自己完全启示给人类,每个人,并愿意让每个人如同自己的真正儿子一样生活。对基督信仰来说,这在基督复活这事件上得到证实和肯定:并不是向拒绝他的人展现凯旋,而是要向人们证明天主的爱胜过死亡的恐惧,天主的宽恕更强于每个罪过,证明他自我奉献直到最后是值得的,只为这无限的恩赐做见证。
  这就是基督信仰:天主子耶稣来将他的生命赐予我们,并向所有人开启爱的道路。尊敬的斯卡尔法里博士,当您看出基督徒信仰的核心是天主子道成肉身时,您是正确的。戴尔都良已经写到“caro cardo salutis”,意即救恩的核心正是基督的道成肉身。道成肉身正是为了天主子来到我们的肉身内,分担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整个存在的成功与失败,直到十字架的最后一声呼喊,在对天父的忠信和爱中生活,为这难以置信的爱情作见证:我们每一个人在天主眼中都有无限宝贵的价值。因此,我们每个人被召叫用基督的眼光看世界。是他的爱的选择使我们进入他的存在、他的思想和行为。所有这一切正是通谕中所要忠实表达的信仰。
  此外,在7月7日的报刊中,您还向我询问说:相对于其它信仰将重心放在神的绝对超越性上,基督信仰把道成肉身看做整个信仰的中心,这有何独特之处?
  在我看来这独特性正在于,信德使我们藉着耶稣参与他和天父的关系。这样看来,作为爱的标记,耶稣和所有人都有关系,包括敌人在内。换句话说,耶稣天主子的身份——正像基督信仰给我们展示的——将耶稣启示给人类,不是为了展现耶稣与其他人的不可逾越的区别,而是要告诉我们,在他内所有人都被召叫成为唯一天父的子女,我们彼此都是兄弟姊妹。因此,耶稣的独特之处在于共融,而不在于排斥。
当然这里也引出一个问题——
  小的问题——就是宗教范畴和政治范畴的区别。耶稣很明确地说“天主的归天主,凯撒的归凯撒”,在此之上,西方历史得以构建起来。实际上,教会被召叫就是为了做传播福音的酵母和盐,即临于所有人的爱和天主的仁慈,向我们指明那未来居所和最终归属,而世俗和政治社会的任务则是要在正义、稳定、权利及和平中构建并努力实现更人性化的生命。为那些生活在基督信仰内的人,并不意味着逃避这个世界或者寻求任何一种霸权,而是从那些属于历史边缘的人开始,服务人,服务所有的人,并时常保持警醒,怀着望德在各种阻力下依然追求圣善的同时,也常思念永恒的天乡。
  您在您的第一篇文章结束处问及天主对于犹太人的许诺:这许诺成为一纸空言吗?这是一个很深度的质问,作为基督徒,在天主的助佑下,特别是从梵二大公会议开始,我们发现了犹太子民对我们来说是孕育耶稣的圣洁根源。多年来,我与在阿根廷的犹太弟兄培植了深厚的友谊,在这份友谊中,特别是当脑海中浮现那难以置信的浩劫(Shoah)时,我也很多次向天主发问。我想如同圣保禄宗徒一样对您说,天主从来都忠信于祂和以色列之间的盟约,而犹太人经过这几个世纪的可怕考验后,仍然保存了他们对天主的信仰。关于这一点,天主教会和人类将对他们感激不尽。此外,他们保存着对盟约天主的信仰,并提醒众人,包括我们基督信徒在内,要明白我们始终在等待上主的再次来临,因此,我们要始终向祂开放,永不要从我们已抵达之处倒退。
  我回到您在8月7日的文章中所提到的三个问题。
  至于前两个问题,我认为您在内心深处明白教会对于那些不信仰耶稣者的态度。首先,您问我,基督徒的天主是否会宽恕那不信者和不寻求信仰的人。可以确定这是很根本性的——天主的仁慈没有界限,祇要我们以真诚和忏悔的心去寻求祂。对于那些不相信天主的人,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是否听从自己的良心。即使对于没有信仰的人,犯罪就是人违背自己的良心。聆听和遵从良心,事实上就是在善与恶之间作出决定,而我们行动的善或恶以此决定为基础。
  在第二问题中您说,如果思想上认为不存在绝对真理,只有一系列的相对和主观真理,是错误或是罪过?若你说的这个“绝对”是
  脱节的、没有任何联系的概念,即使对那些相信“绝对”的人们,我也不会谈论“绝对”的真理。根据基督信仰,真理就是天主藉着耶稣对我们的爱。因此,真理是一种关系!的确,我们每个人都在领悟真理,并从他自己的角度表达真理,其中包括他的历史、文化,以及他所处的环境等。但这并不意味着真理是可变的、主观的,而是说永远且只有真理能给予我们旅途和生命。耶稣自己不是说“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吗?换句话说,真理最终与爱分不开,真理需要谦逊和开放,好能被人们找到、领悟和表达出来。因此,需要更好地理解概念,从而走出绝对对立的困境,更深入地重新设置问题。我想这为开展一个严肃而有建设性的对话,是绝对必要的。
  您向我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随着人现实生命的结束,人思考天主的能力也就消失了吗?人性崇高之处在于他有思考天主的能力,就是他能够经验一个与天主相通而有承担的关系,但这个关系是在两个事实之间的。天主——这是我的理念和经验,但过去和现在不知有多少人曾分享这样的思想!——并不是一个思想意识,即便是非常卓越的,也不是人类思想的结果。天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真实。通过他自己与天父的关系经验,耶稣向我们启示的天主是一位无限慈悲美善的父亲。天主不依附于我们的思想而存在。根据基督信仰,这个世界无论如何最终将会结束,而当人在世的生命结束后,人的存在却不会结束,他会以一种我们未知的形式存在,与人类一同受造的万物也是如此。圣若望在《默示录》中说那是”新天新地”,指出在那最终的时刻,在我们现世之外的地方和日子,我们将藉着信德、怀着希望向那新天新地张开双臂,天主将成为”万有之中的万有”(格前十五28)
  亲爱的欧金尼奥·斯卡尔法里博士,上述部分,就是您向我提问后,我所做的一些反思,您可以当作是尝试和暂时的回答,但也是真诚和自信的回答,当作是我邀请你们与我一起走的一段旅途。相信我,教会即使迟缓、忠信,而且组成她的人曾经且将来还要犯错、犯罪,但是教会除了活出和见证耶稣之外,别无其它意义和目的。耶稣由天父阿爸派遣来向贫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4:18-19)
 
  您的弟兄:方济各(签名)

相关新闻:

 教宗方济各致函非信徒之信的原意大利文: 
Papa Francesco scrive a Repubblica:
"Dialogo aperto con i non credenti"

教宗方济各致函非信徒之信的英译:
Pope Francisco writes to La Repubblica: 
"An open dialogue with non-believers"

信德网转载:有关“意大利《共和报》刊登教宗方济各给非信徒的一封信”新闻报道

天主教在线转载: 意大利《共和报》刊登教宗方济各给非信徒的一封信

本文标题:中译文:教宗方济各致意大利《共和报》创始人的信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