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从一名读者变成了一名“信德”的通讯员,并且,受“信德”的邀请,几次参加培训班,我特别感谢“信德”对我的培育,使我走上了文字福传的道路。林书影事业的帮手“信德”发刊500期了!
二、爱心无限的本堂司铎杨主教晋牧前常驻服务武安县高村堂区。九十年代邯郸备修院因没有院舍也曾在高村堂区落脚数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当年的高村堂区曾是各类人的生活之地。
1975-1979年,我又回到台湾,在《教友生活周刊》做编辑,同时我还在台湾的天主教大专同学会做辅导司铎。在台湾每一所大专院校都有天主教同学会,我就在那里为大学生们做弥撒,讲道理,作灵修辅导。
摄影:吴纪瑞有了教堂或弥撒点,请临时来帮忙做弥撒的神父及未来的本堂司铎以及推动地方教会的发展仍然是他们无法推卸的任务与使命。
辅仁大学在20世纪30-40年代已是一所拥有文、理、教(育)、农4院13系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培育了一批政界、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及企业界的英才,如王光英、王光美、李德伦、来新夏、史树青等名家。
因母亲早逝,幼小的王琳与妹妹便到重庆投靠了当地的教会孤儿院,在那里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以及医学和信仰培育,成为了一位心地善良、充满爱心、虔诚事主的基督徒。
家庭是信仰的摇篮和港湾,我们基督徒家庭要特别重视对孩子信仰的培育,多为孩子们的灵魂和永生着想。
为此,光启社出版了大量的灵修书籍、圣人传记、道德规范、牧灵培育、家庭教育等多类书籍。
自幼参加主日学与教会营队活动更是培育子女的必要行动,让子女经常有机会碰触到天主,感受到天主的爱,与主相遇的经验是在信仰之路上最宝贵的。
企业家承担着对企业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重任,他们是企业信仰建设的主要倡导者、培育者和推进者,他们以自己的信仰,建立企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倡导了企业员工的理想追求,形成了自己企业独有的价值观和经营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