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弟兄姊妹们:遵照教会礼仪,2013年4月21日是复活期第四主日——亦称善牧主日和第50届世界圣召祈祷日。际此神圣时刻,让我们一起探讨和分享圣召这个主题。
正如圣经中天主的使徒伯多禄和耶稣的一次对话,伯多禄问: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时至2017年,快领洗五年的我,不再是新教友也算不上老教友,认为基督徒最好的祭祖方式就是为已亡的祖辈给予不断地祈祷和勤献弥撒,因为炼灵才是最弱小的弟兄姊妹,所以我们需要信靠着天主所赋予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另外在2002年,因为有教友弟兄意外受伤,他们成立了“圣爱小组”,慰问看望患病及生活困难的教友。尽管他们在信仰道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但是,他们当中不但没有一个人掉队还壮大了队伍。
日后,一如一位家乡司铎弟兄所言:日后每年堂区庆祝本堂显灵圣母主保瞻礼,也最容易记起纪念老人家了。中午前后,家人们围绕在母亲床边,分别向母亲说说心里话,几位神父也再次来到病床前为母亲傅油、放临终大赦。
编者按:此文为新教的弟兄,金陵协和神学院副院长、神学博士、教授王艾明牧师的研究文章。他从大公教会的传统对中国基督教的重要性立场,系统地研究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神学的价值、意义和启迪,令人瞩目。
无论大学生们的信仰诱因如何,他们在信仰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信仰特征还是有别于普通信众,尤其不同于以短期功利性目标为主要信仰动力的农村信徒。大学生基督徒们对于信仰目的及意义的回应与之截然不同。
教宗提醒我们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对今天信众当中的很多人而言,这(弥撒中的读经/弥撒中的圣道礼)是他们得以品味天主圣言之美,并得知如何在每日生活中予以实践的唯一机会。
陈才俊:20世纪初,进化论在中国风靡一时;知识界趋之若鹜,附之者众。章太炎(1869—1936)则对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情状与文明征象提出过警示。
主耶稣的十字圣架处: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来自世界各方的信众涌向此圣地,将通道挤得水泄不通,有专人负责控制朝拜的时间,仅仅三五秒钟,就得让位下一位朝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