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致和主教等人为救助难民勇于牺牲的精神彰显了天主教的博爱、慈善。这种爱,即是人类共同的爱,是一种普世的爱,是一种体现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爱。
信仰,仁爱,责任,服务,分享,福传,博爱与幸福是我们新时代的精神,也是新时代的使命。这简洁的文字,却流露着理想的高远,承载着深刻的内涵,标识着目标的神圣,闪现着生命的灿烂。
在一个世纪人生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以自己的一生为笔,以岁月为墨,书写着无私奉献和博爱的美丽人生。他就是我们最尊敬的亲人长辈,刚去世的郭夫德神父。
【内容提要】以博爱精神关注弱势群体,是天主教信仰在世俗社会的具体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天主教在关爱麻风病患者、艾滋病患者、失学儿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关报道和研究见诸媒体。
因此他号召每一个教友一个月捐几块钱,教友们都很积极,有的捐得很多,后来达到了七八千块钱,于是高神父开始用这部分资金到医院看望病人,不管是不是教友,只要是教友们认识的,他们都会买上一些礼品去慰问,并传递基督的这份博爱
饶家驹的博爱主义、慈善行为、奉献精神,慈悲情怀的高尚人格,超越国家、种族、宗教与党派,他是20世纪世界人道主义的光辉典范。
其原因也许可以解释为:上帝面前,人们平等———博爱的精神内核更容易带来对外人的开放、宽容与尊重。有教堂的市场经济还有别的作用吗?有的,而且相当重要,那就是引导财富的消费,调节穷人与富人间的紧张关系。
5月3日,千余名群众自发前来参加吴文德的葬礼“信德”记者于5月13日赶赴英雄吴文德家中作了专题采访,以期让神长教友了解这位英雄,学习吴文德教友师法基督舍己为人的博爱精神,爱人如己,甘于奉献,在信仰生活中为主作美好的见证
传教士们也没有被日军的屠杀所吓倒,他们继续发扬文主教等人仁慈、博爱与不怕牺牲的精神,仍将各地天主堂辟为庇护所,广纳难民,保护了很多人的生命。
宗教本身具有超种族、非赢利的特性;宗教道义包括公义、博爱,具有崇高性。这些特征在特定环境中,往往具有超越政治、军事强权的特殊力量,更具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