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信任去哪儿了《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赵菲菲发自北京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
后来圣人就毕生去各处朝圣。从七岁起,维雅内就开始在农场里帮着干活儿,通常是看守羊群。由於受到革命政府的迫害,不时地有神父或修女来到维雅内的宅院寻求避难。弥撒往往是在他家或是在朋友家里秘密举行。
春节期间,我去探望她,看到她住在窑洞里,过着清淡的生活,不禁潸然泪下。她告诉我,有吃、有住她非常知足。她是孤儿,两岁时,老家湖北老河口一带连年饥荒,父母带着她到陕西逃荒。
弥撒中的这些具体的问题,如何去平衡?此外,读经后是说以上是天主的圣训,还是说这是上主的话?
教会的殡葬礼仪与民俗民情问(李树兴神父,法律博士,全国修院常务副院长兼教务处主任):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送葬礼,因为环境保护,在殡仪馆不让用提炉,但这在礼仪中又是非常重要的,我想问,在台湾是如何解决的?
当时,李家同到台北的监狱去服务。有一天,他又来到监狱,因为那天有领导来监狱视察,一个长官安排一位七八岁的小孩子去打苍蝇。孩子的父亲病重,他是为父亲偷面包而入狱的。李家同遂帮助孩子一起打苍蝇。
“母亲冒着严寒,用自行车带着我骑行了100多里路去参与一台圣诞夜弥撒,至今令我记忆犹新。”袁石信满怀感动地回忆。二、袁石信的信仰历程袁石信在四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虽然我们一辈子都能行善,但让我们善用四旬期,去关心那些与我们接近的人,并伸手援助那些在生命路途上受伤的弟兄姊妹(参阅:路十25~37)。
今天,当一切都很复杂,我们有失去意义感的风险,我们需要简单,我们需要重新发现淡薄的价值,克己的价值,去清理那些正污染我们心灵、让心灵悲伤的东西。
同样的,我们在认识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时,也会通过自己经验和知识的“眼睛”去了解而做出评论。就如通过“封面”而谈论一本书的内容的做法,常常会误会人和事,也使自己陷入人云亦云的浮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