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来,教会在罗马推行其使徒工作,宣讲基督的福音,投身于爱德工作,教育青年,照顾受苦者,为我们中间的最弱小者服务,培养各种才华。
礼仪中,李燕燕修女身着象征纯洁与奉献的修女会衣,在主教及全体参礼者的见证下,向天主誓许终身保守“贞洁、神贫、服从”三圣愿,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饱含对天主的赤诚与对圣召的忠贞回应,亦是对整个教会团体的珍贵献礼
辅仁大学在20世纪30-40年代已是一所拥有文、理、教(育)、农4院13系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培育了一批政界、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及企业界的英才,如王光英、王光美、李德伦、来新夏、史树青等名家。
作为跨世纪的教会牧者,我们应该对教会的这段历史作一深刻反省,并为自己以后的牧灵工作定位。 鉴于此,我在这篇文章中,首先回顾教会的历史,反观教会的风雨沧桑,从中吸取历史教训,为以后教会的发展指明方向。
继而,历史中,执事把主教所祝圣的一小块圣体带到各堂区,就在堂区举行弥撒中,领圣体圣血前,由司铎放入圣血,好让领受共融圣事者一起领受,以体现:我们所祝福的那祝福之杯,岂不是共结合于基督的血吗?
儒家文化中,强调修身之道在求至善,要达到至善之道,就要求常作反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根据耶稣的这段话,教会将婚姻定为圣事,“婚姻契约是男女双方藉以建立终身伴侣的结合,此契约以其本质指向夫妻的福祉,以及生育和教养子女,而且两位领洗者之间的婚姻被主基督提升到圣事的尊位”(教会法典1055条
(《致贫困,病患、受苦者文告》)2.为伴随各位从象征希望与恩宠的露德前往阿尔特廷圣母朝圣地的这趟灵性朝圣之旅,我想以慈善的撒玛黎雅人(参阅路十:25-37)为模范供大家省察。
(咏98:9)对于残害民众而又翻云覆雨屡教不改的恶人,那位赐予生命者终于宣布:他们像缠结的荆棘【又像大醉的豪饮者,】必如干秸全部烧尽。(鸿1:10)而且尼尼微的崩溃惨绝人寰。
(弥总66#)普通而言,主祭应该讲道,因为基督真实地临在于主祭身上,他是主持神圣礼仪者,当然他可以委托一位共祭司铎或执事来讲道,但这种委托常常需要正当原因,比如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