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是个有着几千人的大镇,绝大部分是教外人,千年古镇的群众第一次看到充满宗教气息的如此壮观的场景,无不感到震撼。义人的灵魂在天主手里,痛苦不能伤害他们。
这让高敬畏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外人,不被聆听、不被理解,她说:“在这个家我找不到一个聆听我的人,内心的孤独感时刻侵蚀着我的生命。”
冬天顶风冒雪,春秋脚踩污泥,饿了就在山坡上坐下来啃几口凉馒头,经常是走上几十公里才能到一个小山村,为仅有的几位老教友行圣事、做弥撒、讲道理,也一次深受教友们的爱戴,就连教外人见了秦神父都会亲切地说:“这位背包的神爷爷又来了
我感到这个力量来自圣神,否则一个教外人不会说出这样铿锵有力的话语,而下面的话更是充满圣神的力量,她指着那大姐说:你们宣传的就是邪教,我亲自见过有你们这样的人,给别人传福音,别人问他什么工作,他说光传福音
之后就会用这些弥撒献仪买一些圣书,继续送给教外人、望教者和教友们。他说:“这是教会的钱,应该用在教友们身上。”
郑神父的传教点子很多,在殡葬仪式上传教,利用教会大瞻礼进行文艺汇演,吸引教外人参加,也达到了传教的效果。教友的言行代表教会的形象。
这项慈善事业,开始由神父及教友出资维持,以后逐渐得到教外人的认同和支持,无论贫富皆愿意解囊相赠。城中的官员对神父的善举高度赞扬,且给予了种种方便。
在太原、榆次、西安和香港,她的姊妹们仍然秉承她的精神,在多数是教外人居住的国度里“献身于普世性的使命”并“渗入时空,为传扬福音服务”着。
弥撒由李连贵主教主祭,68位神父共祭,参礼的教友和围观的教外人有四、五千人。
但事与愿违,五四之后的1920年代,随着民族主义高涨,不论北洋政府颁布的《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还是后来国民政府颁布的《私立学校规程》,都特别强调,教会学校须由中国人管理,并不得以宣传宗教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