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们每个人不觉得自己是需要天主仁慈的人,不觉得自己是罪人,那最好就不要去参与弥撒!我们去参与弥撒,因为我们是罪人,愿意接纳耶稣的宽恕,参与祂的救恩行动,祂的宽恕。
(若6:53-56)遵照基督的教导,我们不但要吃他的肉,且要喝他的血,即要兼领圣体圣血。
耶稣在向天父祈祷时说:父啊,我知道你常常俯听我(若11:42)。我们也该有同样的信心。天主不仅俯听我们,他还要回应我们。但是,他的回答并不总是像我们期望的一样。
圣史若望在他的福音开篇,记述了加纳婚宴的事迹,参礼者也包括圣母玛利亚和耶稣,以及耶稣最初的门徒(参:若二1-11)。耶稣不仅参加了婚礼,还为婚宴救了场,行了变水为酒的奇迹!
当然,这种遗憾是真诚的,因为人心总在寻求祈祷的机会,即使自己并未觉察到;若寻求无果,心则不宁。然而,为使心灵和祈祷相遇,我们应该在心中培养对天主的炙爱,一往情深的爱。我们可以作个简单的反省。
在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真福德兰修女及即将荣宣真福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身上,我们可清楚看到上述三素质的出现。德兰修女对最贫苦者的爱心服务,至今仍感动很多人。
摆脱了病痛及被拒绝的苦(玛8:3);当伯多禄的岳母躺着发烧时,耶稣摸了她的手,热症就退了,病得痊愈,并开始侍奉耶稣(玛8:15);耶稣复活纳因城寡妇的儿子时,将他的手按在棺材上,孩子重获生命(路7:14);在若望福音中也记载
凡在我身上不结实的枝条,他便剪掉;凡结实的,他就清理,使他结更多的果实(若15:1-2),这是耶稣基督对每个教友的渴望及要求。
谁若讲道,就该按照天主的话讲;谁若服事,就该本着天主所赐的德能服事。(伯前4:10-11)第二,能否甄选学员,使培训更见成效。
(参若19:41-44) 圣经又记载有人告诉耶稣他的朋友拉匝禄已经死了四天了,为了彰显天主的光荣,他要去复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