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遇到并跟随主耶稣”的方法,从宗徒们开始,一直被历代的圣人圣女们所使用,直到今天的德肋撒姆姆和每一位善良的基督徒们。以服侍主耶稣的心善待身边的人,就是善待天主圣父。
圣莫妮佳为了儿子奥思定的悔改而背起她的十字架;雅尔斯本堂维亚纳神父为了教友们的悔改更新而背起十字架;印度的德肋撒姆姆为了照顾穷人而背起了十字架;父母为了叛逆的孩子回头而背起十字架……十字架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
刘神父到达北堂第一件事就是积极响应北京教区教友福传年的号召,在本堂罗春海神父的倾力支持下,成立了西什库教堂福传中心。
徐光启之后,中国人李天经和传教士罗雅各(JacquesRho,1590-1638)、汤若望(JeanAdamSchallvonBell,1591-1666)以及后来南怀仁(FerdinandVerbiest
我们得时时准备好,就像那慈善的撒玛黎雅人一样,关注我们所遇见的,去聆听、去了解和去帮助。
这就是圣依纳爵·罗耀拉所说的“对别人的言语加以善意的解释”。他用三句话阐述了一个如何以善神与所有人进行对话的完整解释。教宗方济各便正是以同样的对话艺术著称。
圣保禄宗徒说:我栽种,阿颇罗浇灌,然而使之生长的,却是天主。(格前3:6)初期的教会,新生的信仰之苗,经历了历史上无数的劫厄,终究没有枯萎凋零,相反愈发茁壮成长起来。
(罗8:35-37)神父在承受病苦中学会了坚强,也让他更明白如何去照顾别人,无论是在身体上有病的人,还是在灵魂上与天主关系疏远的,甚至那些努力寻觅天主的人。
《铎声》月刊于1940年左右,在北京创刊,后因战事停刊,十几年之后,改在新加坡发行,并由在罗马传信乌尔班大学任教的罗光蒙席任主编。
因着信德,先人们在绝望中有了希望(罗四:18)。从而使我们的信德闪烁光芒,并在生活中为我们的信德作出新的活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