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走近西南少数民族教会


2004-10-21 10:34:04 作者:乡夫 来源:信德报(第223期)

引言

    2004年9月的广西赈灾,得到了广西谭燕全主教和自治区两会的协助支持。谭主教与当地神长教友身先士卒,深入灾区一线,慰问灾民。两天多的接触,使我们对广西南宁和北海的少数民族教会多了些了解。9月15日,我们又在春城昆明与当地神长做了短暂交流。
    为我们多数内地神长教友来说,祖国大西南的少数民族教会既遥远,又神秘。这次,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少数民族神长教友、修士、修女,倍感亲切,也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目睹少数民族地方教会的蓬勃发展,福传牧灵事业的欣欣向荣景象,我们称谢上主。今将西南三地教会走马观花的印象刊出,以飨读者。

少数民族突出的地方教会

    福音传入广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67年。数年后,1875年,广西教区成立。巴黎外方传教会最早来到广西,1920年玛利诺会抵达广西。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与沧桑变化,如今,广西自治区有7万多教友,分布在南宁、梧州、桂林和北海四个教区。自治区有29位神父,其中,南宁20位、梧州5位、桂林2位、北海2位。自治区有4个女修会,南宁的圣家会(44人)、贵港中华天神母后会(11人)、梧州耶稣圣心仁爱会(30多人)和北海圣母无染原罪会(17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教友为特色。其中,壮族2万多、苗族有2000多、彝族800多。但可惜在城镇教会,无论教堂、还是修会,都少见民族服装的身影。一些少数民族籍的神父、修生告诉我们,少数民族男装与普通装束差别不明显。修女们则以为,现在进步了,普通便装更方便。

/> />
广西少数民族教友 谭燕全主教与灾民亲切交谈

走向自养自立的南宁教会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山多地少,生存发展都面临挑战。在中央开发西部的大好形势下,南宁教区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自养道路,教区稳步发展。2003年领受牧职的谭主教告诉记者,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人才培育、修生培育、教友骨干和修女的素质培育。谈到教会的自养,谭主教高兴地告诉我们,占地18亩,建筑面积有4000平方米的主教府和教区培育中心即将开工。届时,现在的修女院将被开发为自养基地,修建一座12层的大楼(6000平方米)。谭主教强调,我们坚持不出卖教产的原则,只开发出租,争取早日实现教区自养。

南宁圣家会与少数民族福传

    由于南宁圣家会的李玉云和黎升彩两位修女参加了赈灾,所以离开南宁前,我们特地到修女院看望了修女们。圣家会的关倩兰院长告诉记者,“圣家会的圣召大都来自广西本地,所以,修会有2/3的修女属少数民族,以壮族、瑶族和苗族为主。”关修女同时也指出,“圣家会特别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福传,修会有着强烈的传教精神。比如,我们的发愿修女常年穿梭于山区,修女们往往是一个山村一个山村地探访当地的教友和堂区。在大山深处,她们常常吃住在当地的教友们家中。大多数修女们都是一年回南宁一次,参加避静和短期培训学习,大多数时间,她们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堂区和福传工作上。由于山区教友的信仰基础低,工作量特别大。据修女们反映,80年代,广西龙州原来只有几位教友,自从修女们被派到那一带后,她们一村一庄地走串,如今,那一带已经有了300多位教友。两年前,合山不过一位教友,经过修女们的努力,如今也有了200多位教友。

独枝一秀的北海教会

/>
一群青年在北海杨祖崇和修女的带领下,
每周一晚上学习一次圣经。

    几年前,有位广西教友通过电邮给我发过一幅北海教区的教堂照片,因此,我对北海天主教早就有了印象。这次赈灾结束的次日,按谭主教的预先安排,自治区两会黄斯德秘书长带我们到了北海。
    抵达祖国的南大门,北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处保存完好的老教堂及其附属楼房,那些斑驳的院墙,墩厚的建筑和古老的教堂,再现了教会昔日的辉煌与沧桑。在那古老的小教堂内参与弥撒的时候,包括一些老人们在内的教友们手捧圣经,跟着圣道礼仪程序一起认真读经的场面。当地教会重视圣经,男女老少都学习圣经、研读圣经的场面,是另一个无法忘怀的场景。
    北海副本堂杨祖崇神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腼腆的杨神父告诉我们,“北海教区原归广东省的版图。1958年,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65年,北海被调整为广西自治区。目前,北海教会的负责人是王伟东神父。我们有近两万教友分布在北海的11个堂区(北海市2个、涠洲岛2个、钦州市1个、东兴3个、灵山2个,合浦石湾镇1个)。”
    杨神父津津乐道地介绍了广西著名的涠洲岛教会。涠洲岛教会有140多年的历史,可谓西南教会史上最悠久的堂区之一。涠洲岛教友比较集中,有3000多。每年当地教友都要敲锣打鼓,用绕岛游行的方式隆重敬礼圣母,成了当地教会一个特色传统。我们没有抵达广西之前,谭主教已经安排了去涠洲岛采访,但杨神父提醒我们,从北海去涠洲岛至少需要一整天,而我们在北海只有大半天的时间,14日还需从南宁赶夜车,因此,我们不得不放弃了涠洲岛的采访机会。在遗憾之中,我们遥祝涠洲岛的教友们多蒙主福,当地教会蓬勃发展。

 

云南昆明教区:教会需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

/>
昆明教区的陈开华神父给少数民族教友的孩子付洗

    9月15日,我们抵达春城。正在堂区从事牧灵工作的陈开华神父随即返回昆明来接待我们。云南省有昆明、昭通和大理三个教区。据陈神父介绍,“目前,昆明教区有22个堂区,有11位神父,其中张文昌、王云飞、岳天德、何云志、毕胜月5位神父是彝族。陶志海、杨红昌、王永恒则是苗族。”其余,黄贵荣、陈开华、陈兴义3位神父为汉族,在云南他们应算作“少数民族”了。
    在春城一天多,云南省两会负责人岳天德神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身为彝族的岳神父也是昆明本堂,据他介绍,一个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被淡化了。究其原因,从教会方面,1949年前,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被教会视为迷信而予以禁止。如:彝族的舞蹈因为带有祭祀性,认为带有迷信色彩,彝族教友就被禁止去跳;由于多数山歌与爱情故事有关,我们教友唱山歌常常产生罪恶感。火把节是彝族人祭祀火神的节日,每逢“火把节”和春节,彝族人特别喜欢围绕着火堆唱歌跳舞,热烈庆祝。汉文化和教会的传统常视此为伤风败俗的行为。显然,汉文化强烈地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化。当然,十年浩劫也给我们的彝族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如今,教会意识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并挖掘其精华,使之与信仰相得益彰。

 

/>
昆明的杨贵芬修女(苗)和罗秀兰(怒族)、虎琼英(藏)
两位望会生(自左至右)

本文标题:走近西南少数民族教会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