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造事实的《达芬奇密码》,一本里面充斥着误导读者内容的小说
2006-05-17 17:58:45 作者:鲍晓鸥 来源:台北教友生活周刊 网站
(台北教友生活周刊)丹‧布朗畅销小说的主要目的,似乎是想要针对「真正的耶稣」做一可靠并且吸引人的纪录。但事实上,此书提到有关天主教会可能存在一个阴谋,就是想要隐藏一个足以破坏天主教会存在基础的事实,他只是让读者在心中产生了困惑与怀疑,特别是对那些天主教徒或基督徒读者而言。简言之,该部小说是以直叙的方式描述耶稣基督,并且把他当成一位提出崇拜已失落的「神圣女性」及希望以假想的妻子玛利德莲来重建该信仰的圣者。因此,耶稣基督并非他自己所宣称的天主,而仅仅是个人,他企图让这个世界回归到「神圣女性」的崇拜,并且想要建立一个可以复兴此一敬拜方式的教会。这也是为什么他把信仰托付给玛利德莲,而非我们一般人所认为的伯多禄。
这样的故事使我们如今才得知,是因为早在公元第四世纪,也就是耶稣死后的三百年,君士坦丁大帝-罗马帝国第一个支持并保护教会的皇帝,从基督宗教里面废除了「神圣女性」的崇拜,并否定耶稣的人性,而且颁布敕令宣称耶稣就是天主。为了建立此一敕令的永久性,君士坦丁大帝首先召开尼西亚大公会议(公元三二五年),在会议上表决通过父权、威权且反对女性崇拜的信念。接着,君士坦丁大帝在众多福音书中选出四部做为「正典」,这四部福音书被认为其内容具「安全性」,并压抑那些影射耶稣和玛利德莲结婚的福音书。同时他也试图要除去耶稣所有的子嗣。他在前面几项事情中成功了,然而最后一项却失败。有些耶稣的后裔逃到法国,在数个世纪之后,耶稣的后裔甚至透过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 dynasty)掌控法兰西。
在中古时期和近代的历史中,耶稣后裔的历史,可以说就是对抗教会不断迫害的历史。因为如果这个真相被揭露,教会的权威将不复存在。所以教会成功地唆使加洛林国王(Carolingian kings)将墨洛温国王放逐,这导致墨洛温国王组织了一个名为锡安会(Priory of Sion)的秘密社团,其主要目的即是为了保护耶稣的子嗣及他们的秘密。与锡安会有关连的圣殿骑士也被迫害和杀害。历史上一些有名的艺术家或文学家,都被认为是锡安会的秘密首领,唯一例外的是达文西,他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有关此一秘密的线索。教会不断地压迫「神圣女性」的崇拜,例如在欧洲的猎巫行动中杀死数以百万计的女巫。然而耶稣的子嗣-真正的圣杯,仍旧继续存在于普朗塔家族(Plantards)和圣克莱家族(Saint-Clairs)之中。
丹‧布朗的小说接着进入到第三个时期,就是现代。锡安会最后决定要藉由其现任总会长-罗浮宫博物馆馆长贾克‧索尼耶赫(Jacques Sauniere),将此一秘密揭露给世人,他同时也是一位研究古代女神和「神圣女性」的专家。索尼耶赫被发现死在罗浮宫内,很可能是遭到谋杀。在临死之前,他在地板上用他自己的血写下一连串神秘的密码。索尼耶赫的孙女苏菲‧纳佛(Sophie Neveu),是一位为巴黎警方工作的解碼学专家,接着也进到故事里面来。索尼耶赫在临死之前打了一通紧急的电话给苏菲,因为他想告诉她有关他们家族一些重要的事情。罗柏‧兰登(Robert Langdon)被认为是本案主要的嫌犯,他是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当时刚好也在现场。苏菲知道兰登是无辜的,所以帮助他逃走。在兰登及学者李伊‧提宾爵士(Sir Leigh Teabing)的帮助下,她开始研究女神崇拜并且将达文西的画作予以解碼。提宾爵士也向她解释,是君士坦丁大帝将梵谛冈建立为一个新的权力中心。
在同时,读者被引导去相信天主教团体主业会(Opus Dei,拉丁文原意为「天主的事业」)是谋杀案背后的主谋;该组织在法律上具争议性。理所当然地,一位「激进」的教宗考虑要切断教会与主业会的关系。这导致主业会监督(即会长)接受锡安会秘密会长所开出的条件,同意以高价购买锡安会存在的证明,主业会监督便可以用这些证明去向教廷勒索。这位锡安会的会长事实上是一个富有的英国人,也是一位反天主教的教授,他想要将锡安会的秘密公诸于世。他责备锡安会因为畏惧天主教会而保持沉默,因此同意雇用一个主业会修士去执行上述的谋杀行动。
这本小说无可避免地带进一段苏菲和兰登之间的恋情。苏菲发现她的祖父索尼耶赫是锡安会的总会长,而她本人正是耶稣后代中最后一个子孙,玛利德莲的坟墓就在罗浮宫入口处玻璃金字塔的底下,这座玻璃金字塔的兴建是法国前任总统密特朗的计划,他也是秘密社团共济会的会员。
《达芬奇密码》其实只是一本小说,任何人都不能将其视为历史事实。然而作者却在名为「事实」的段落中,用以下的话语混淆读者的视听:「在本小说中,有关艺术品、建筑、档及神秘仪式的描述都是确切属实。」换句话说,丹‧布朗试着要在小说中阐述一些历史的概念。因此就历史学者批判的角度来看,这本小说的内容相当肤浅。持平而论,丹‧布朗宣称的事情都缺乏稳固的基础,并且错误百出。例如在第一世纪的著作中,已经清楚地陈述耶稣就是天主。Muratori正典(公元一九○年)已经说过,福音书正典只有四部,并将所有的诺斯底(Gnostic,也有人译为「诺斯替」或「诺智」)福音完全排除在外。同样地,尼西亚大公会议中也没有所谓激烈的争辩。在三百位出席的主教当中,只有两位投下反对票。况且梵蒂冈是在十四世纪之后才成为教宗的正式住所。锡安会在中古时期并未存在。它是一个由法国人皮耶‧普朗塔(Pierre Plantard)在一九五六年成立于巴黎的新骑士组织。在十七世纪的欧洲,有许多的女巫被烧死,但没有几百万名之多,而且也并非只有妇女。事实上有许多被烧死的人刚好都是在新教国家(protestant countries)。哈佛大学并未开设宗教符号学课程,主业会这个组织中没有修士,谬误之处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要问,这样的小说为何可以卖出数百万册?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但我们可以想想,三年多前丹‧布朗出版一本名为《天使与魔鬼》(Angels and Demons)的小说,与《达芬奇密码》的风格相近,有些人物更是与兰登类似。那是一部失败的作品。这两部作品又有何不同?首先,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一书中软化其反天主教的立场,以取得读者们更多的信任;其次,他运用了众人遗忘的诺斯底主义,因为诺斯底主义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和神秘主义,可以赋予耶稣崭新和奇特的形象,此一形象与新时代(New Age)潮流融合在一起,曾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相当风行。这样的故事内容被牛津大学及哈佛大学的教授们评为成人版的《哈利波特》。最后,我们不妨这么说,这本小说利用许多对信仰所知不多的基督徒,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将虚构的故事看做是真实的历史或是真相。(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