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煕笃会在中国的沿革一八五七年田主教(Laplace)主管北京教务时,欲将隐修士引进中国,创立修院。一八八0年北京教区会议上,一致同意建立一座熙笃会隐院。
以致1919年7月22日,教廷传信部派遣广州代牧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会士光若翰(Jean-Baptiste-MarieBudesdeGuébriant)蒙席为宗座巡阅使,负责考察中国及周边教务状况
因为在当今教务中,教友已不能只局限于念经,参与弥撒,而要分享基督的三项职务,来实践自己的使徒工作。
二、重新修订《神职人员守则》、《修女会会规》据北京教区教务委员会主任赵庆龙神父介绍,《神职人员守则》20年前就有,是由赵景荣神父起草。
支持佛教道教团体、院校和场所加强对教职人员的监督管理,引导教职人员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提升自身宗教修养、开展宗教教务上,不得直接参与商贸活动、为商业活动站台。
支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办好教务,坚持中国化方向,夯实抵御渗透的基础。除正常宗教交流外,其他领域的对外交流要与宗教相分离,不得包含宗教内容、附带宗教条件。
注:[1][2][3]见《天主教教理》P248~249之解释说明[4]见路16:20~26参考文献:1、《圣经》香港思高圣经学会,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1992.8.152.
福若瑟神父当初来到鲁南地区,四处辗转,不辞辛劳地找寻教友,开教劝人,发展教务,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日记和资料。“福若瑟神父付出了比我们更多的艰辛。每当想到这些,我便充满力量,继续投入到服务和工作中。”
根据罗马教皇良十三世谕令,满洲教区分为南北两大教区,即南满教区和北满教区,委任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神父纪隆(LaurentGuillon1878—1900在中国)为南满教区主教,统理南满奉天教务
教会的殡葬礼仪与民俗民情问(李树兴神父,法律博士,全国修院常务副院长兼教务处主任):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送葬礼,因为环境保护,在殡仪馆不让用提炉,但这在礼仪中又是非常重要的,我想问,在台湾是如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