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专门纪念基督受难、死亡的祈祷形式,由许多默想构成。一共有十四处,从耶稣被判死罪开始,到耶稣被埋葬结束。
而是在疾病中,更多地思念主耶稣的受难、纪念主的恩典与慈爱、牢记主的应许与盼望。在疾苦中像纤弱多病的圣女小德兰一样在灵心小路上走出一条完全信赖天主的路途。
(参圣奥斯定传) “信德”13期载,有一个堂区在圣周五晚上组织演出圣经剧《耶稣受难》,令现场观看的很多教友被感动得泣不成声,而演出结束后的演员们在后台为演出的成功而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第二篇读经取自马尔谷福音第十章三十二节至四十五节,内容记载耶稣向宗徒们三次预言自己将受难并复活,而且提醒他们:谁若愿意在众人中为首,就该作众人的奴仆,因为人子不是来受服事,而是来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性命为大众作赎价
最古老的巨型圣经、比真人还大的耶稣受难十字架。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木雕,作为哥特艺术的先驱,这尊木雕对后世欧洲艺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所以,当出现民族危机、人民在受难的时候,宗教界也不能幸免,所以“正定教堂惨案”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层面。
许多人纷纷见证,金枢机非常关心穷人、受难的人和最弱小的人。在弥撒圣祭讲道中,他常常勇敢地抨击前扑正熙政府和全斗焕政府压制学生及工会运动,并为反政府活跃人士提供保护。
在讲道中,教宗谈及圣史马尔谷记载的耶稣受难场景,尤其是旁观者对耶稣说的:「救祢自己吧!」
痛苦的思变——祈祷,再次出发耶稣在受难前告诉门徒说:他们将要忧愁,但这忧愁将变成喜乐的欢呼(若16:20)。
在耶稣受难的整个过程,她更是寸步不离的陪伴,直到耶稣手足被钉穿、肋旁被刺透,最终将灵魂交到天父手中,她皆亲眼目睹,悲痛欲绝,其撕心裂肺的痛苦使所有为人父母者皆不难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