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10年最后一天举行的感恩礼中,邀请信友们关怀受苦的人,并说,未来是希望的时期。
若望在戴克里先皇帝迫害期间,被放逐到帕特摩海岛,并在那里看见异象,写成默示录。根据依勒内、克莱孟、热罗尼莫等教父的记载,宗徒若望从帕特摩海岛被释放出来后,仍继续在厄弗所传扬福音,建立教会。
方济各在2013年3月获选为教宗之后,在梵蒂冈同中国关系上谱写出新篇章。
2.痛苦的意义:圣血的圣事性转化圣多玛斯·阿奎纳在《神学大全》中指出,耶稣在革责玛尼的汗血预示了圣体圣血的建立:“祂的血液在园中开始倾流,在十字架上完成祭献,最终在圣体中成为生命的滋养。”
;第二个原因,是表示我们也要将自己有罪的肉身钉死在十字架上,与基督同死。
事实上,在梵二大公会议后,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已经够清楚了。
(梵蒂冈电台讯)两万五千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人士,六月二十一日上午在闷热天气的笼罩下,仍然满怀兴奋地聚集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觐见教宗本笃十六世,聆听他的要理讲授,其中包括台湾高雄佛光山及国际佛光会创始人星云大法师一行人
第一天的活动,以德国科隆的总主教迈斯纳枢机在罗马城外圣保禄大殿带领默想开始,接着是圣职部部长胡默斯枢机主持弥撒。迈斯纳枢机所讲的默想主题是:归依与使命。他说,司铎在告解亭中可以把目光投入许多人的心中。
那种将这两者分割开来的倾向在今天并非罕见。一方面是作为机构,拥有自己的结构、教义和神职人员的教会,另一方面是扎根于福音讯息、努力在自身环境中活出福音讯息的人们的生活。
在今天的教理讲授中,我们将从圣神在圣经中对我们的启示,转向祂如何鉴临和运作在教会生活中及在我们基督徒生活中。在最初的三个世纪,教会觉得没有必要明确表述她对圣神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