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张炜:宗教文学令我向往
2015-04-24

经过了惨烈的文化专制时期之后,又是物质主义对人的侵袭和剥夺,这让人来得更加彻底地绝望。

城市化过程中的当代农村基督教
2012-11-30

[6]见陈村富主编:《宗教与文化》(4),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第352-378页。  本文属教育部创新基地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课题转型期的中国基督教成果之一。参加问卷调查的有林顺道和吴宪。  

特稿:在基督复活的光辉中见证神圣慈悲
2016-04-02

是不同的阶级、国籍、文化和肤色吗?是开放或保守思潮的差异吗?是民主、自由、人权、公义的定义和内容吗?是历史和现实的不同视角和观点吗?

特稿:在基督复活的光辉中见证神圣慈悲
2016-04-03

是不同的阶级、国籍、文化和肤色吗?是开放或保守思潮的差异吗?是民主、自由、人权、公义的定义和内容吗?是历史和现实的不同视角和观点吗?

建树微型家庭教会
2016-12-30

时来时去的文化,使情感好似网络一样,按个人的意愿随时上线或离线,像对待物件一样可随意丢弃、践踏和破坏。

斐洛尼枢机解释中国与圣座有关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所蕴含的牧灵价值
2019-02-04

事实上,教会反对意味着自私、封闭或控制的爱国主义,却赞成意味着对文化和知识根源的尊重,促进公益,以及政权机构对自己公民信任的爱国。我们正在以尊重的态度具体地和中国当局一起努力工作。

教宗本笃十六世值司铎年闭幕之际致修生们的信
2010-10-20

热心敬礼你们应当致力维护民间虔敬习惯的意义,尽管大众的热心习惯因着文化不同而丰富多样,但总的说来还是具有其共同点,因为归根到底,人心总是一样的。

特稿:人性修养:审视我们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015-05-20

6)人自古就有不死的渴望:一切文化和宗教都或多或少相信人灵魂不灭好身后的生命。中国古人就相信生命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苏轼)。虽然终有一死,但人拒绝以坟墓作为最后的归宿,更不甘被死亡吞噬一切。

台湾纪行
2011-11-04

三个团队一开始就显得如此地卓尔不群,60年代的台湾正需要文化的化育,信仰的滋润。因注重全人教育,外语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商学院等培育了一代代杰出的辅仁校友,让辅大响誉海岛内外。

特稿:新教宗将为我们这个时代带来什么?
2013-03-20

一如他自身的和谐所展示的美好那样——意藉血统、美洲文化,我们将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