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陆达诚,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创办人,耕莘文教院青年写作会会长。哲学、文学、音乐均为其所长。著有《马赛尔》、《存有的光环》、《似曾相识的面容》,译有《是与有》、《人的现象》等书。
引子本报讯(凌云)当看到采血袋里装着刚从自己身上采集出来的400毫升鲜血,太原总堂的青年教友李霞自豪地说:“从我身上抽出来的是血,从我心里献出来的是爱。”
他藉着一个罪犯的深切痛悔与招供,洗刷了呼格吉勒图的冤屈……此时此刻的夫妇俩早已泣不成声……两位老人正是引起全国轰动的呼格案中蒙冤而死的青年的父母。
这位出生于牧师家庭的青年,在家庭中真正活出了福音精神。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月给哥哥梵高寄钱以维系梵高的生活和绘画创作的开销。
我感到自己被伴随,各种人的伴随,青年、老人……。如果有人不同意,他有权力这样做,如果我因为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就感到不满,那么,在我的内心里就有独裁的苗头。
柬埔寨教会通过学校非常积极地参与青年人的教育,与销售人员或一些堂区和传教团体,青年中心相连,学生前往公立学校然后回家,在柬埔寨不常见的青年团体。年轻人没有地方可以见面。
有一次一个青年找老父,说他是慕道者,有临时急用,老父打开抽斗说:“全在这里。”年轻人还算有分寸,只取走一部分,向老父九十度鞠躬,没有留下姓名便走了。事后,好心人说,老父上当了。
我想提到的是1627年教宗乌尔巴诺八世成立乌尔巴诺公学的想法是先行者:当时是想把年轻人带到罗马,给予他们相应的神学和灵修培育;让各个大陆的青年们得到良好的培养,然后在他们原籍国家里为福传做出贡献。
威廉姆在他的《宗教经验的多元化》一书中提到,“转化为青年而言近乎不可能。”我同意他说的,我并没有“转化”;相反,我沉浸在人们对我的赞美之中。
圣神研究中心主任蔡惠民副主教表示,这次集合两地神学家的会议上,出现了令人意料不到温馨时刻,“庞乐培神父引述内地年轻人对耶稣的称呼‘稣哥’,反映他们对自己与耶稣、与人及团体有一份亲近的关系,这亦反映内地神父在青年心目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