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都记得那个时刻,12月的一个晚上。当时,我愣在那里,心想:世上怎么会有这样无条件的爱?凭什么求就得,找就找到,敲门就给开门?但是,今天我读到了这句话,我相信有天主!因为只有天主能说出这样的话!
周立的室友吕文杰说,大三时,他每天起来很早读《圣经》,我们都以为他走火入魔了。祁小天说,那段时间周立因创业失败压力确实很大。
面对艾滋病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难以高枕无忧。目前,国际社会已经达成了共识,认识到艾滋病是一个全球安全问题,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构成了同样的威胁。
我觉得咱们神父也好,教友也好,每个人都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圣保禄宗徒说不传福音就有祸了,我们该常常记住这句话。
这时好几个教友指责他说:你真没用,连个钥匙都看不住,什么也做不好。看到这样的场面,听到这样的指责,马文杰真的很委屈。他想,钥匙明明就放到裤兜里了,回来只是搬砖头了,哪都没去,一定是丢在干活的地方了。
安神父在本村辈分较高,每当安神父回家,孩子都争抢着喊神父爷爷。我也在其中。印象中安神父很喜欢孩子,从没有对孩子发过火。孩子都不害怕他,都喜欢到他身边听他讲圣经故事。记得有一次和安神父在教堂门口相遇。
在人人都寻求更娇美的面容、更温暖的衣服、更香醇的美酒、更精细的食物、更新颖的科技、更炫耀的装饰的时代,甚至教会机构与个人都深陷这些渴望与寻求中时,提出节俭两个字,不是有些反其道而行之吗?
教会初期,很多异端都集中在天主的性体或耶稣的位格上(上个主日的“圣三节”我们已经提到一些),后来,有人开始质疑耶稣在圣体圣事中的真实临在,其中有名就是(今法国)都尔的贝伦加尔神父(BerengardeTours
现在有了具体的工作,修女们都感到很高兴。修女们头戴修会会帽,颈戴十字架,身穿白大褂,肩背喷雾器,在废墟上、垃圾堆上、道路上、救灾帐篷内外等多个场所进行消毒。
我们基督徒的乐观主义是建立在一个活泼的望德上——意识到所有的事情都导向天主的光荣,导向在祂的平安中最终的圆满,以及在正义中肉身的复活,“渐渐地光荣上加光荣”(格后三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