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期勉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反映出这一点,并且对照省思人的态度和天主的态度:前者需要功名成就、受到称赞和才华出众;后者则需要服务、聆听、寡言和退让,化解危机,而不以闲话和争执来助长问题。
教宗强调,“如果青年对感恩持开放态度,而长者能为他们投入新的未来主动采取行动”,各国人民就会蒙受极大的祝福。教宗以《卢德传》为一条主脉来展开他的要理讲授。
我们看到耶稣的态度发生改变,使他改变的是那妇女的信德的力量。那么我们简单停留在这两个方面:耶稣的改变和妇女的信德。耶稣的改动。他正在给选民宣讲。然后圣神必会推动教会到地极。
主耶稣表扬的“自谦自卑”是承认自己需要天主,不敢蔑视别人的态度,而“自高自大”是自以为不需要天主,蔑视别人的态度。
教宗友说:“我们与圣言的对话始终要保持两种态度:一种是纯粹具有个人的特征性质,因为天主藉着圣经与每个人交谈,而且有特定的讯息要传递给每个人。
对质的态度1.对质应该跟主教与神父关系相称。主教与神父的关系越亲密,对质的作用就越大。若神父与主教的关系很好,就会很乐意接受主教的对质。2.司铎当下接受对质的能力也很重要。
这种文化也会影响人们对老年人的态度、对大自然的态度。关系中的爱是否能以有用无用来衡量?人对天主的关系中是否也存在时来暂去?
我们作为教友,对待金钱的态度,应该遵照圣经的教导:的确,虔敬是一个获利的富源,但应有知足的心,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界上来,同样也不能带走什么,只要我们有吃有穿,就当知足。(弟前6:6-8)
﹝学生们﹞深受思想开明的教师吸引,这些老师自觉不足、努力精进,这种态度感染到学生。这是我热爱学校的第一个原因。」 教宗方济各热爱学校,也因为学校是个相遇的场所。
与会者一致表示,仅彼此宽容还不足以建设真正的友爱,还应努力促进爱与相互尊重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