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向山顶,看是谁在叫他的名字。当他走到山顶时,看到一位极其端庄美丽的贵妇人安详地站在山顶,并示意让他走近一些。当胡安走近这位贵妇人时,他极为惊讶,有些情况真是超乎自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思想达到了极致,一些思想家甚至预言,宗教会随着科学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而走向衰落并最终消亡。
实际上人因为饱受蹂躏而变得更加残忍,报复社会和他人,这种情况文学作品反复写到了,现实生活中也会有。无论现实生活中还是书里创造和构思的情节,它都是真实。但是我会觉得简单化和概念化。
十诫的条文:一钦崇一天主万有之上,二勿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三守瞻礼主日,四孝敬父母,五勿杀人,六勿行邪淫,七勿偷盗,八勿妄证,九勿愿他人妻,十勿贪他人财物。
乃是出于这样的一份深深的感悟:为了了解慈悲,并让自己成为一个慈悲的人,我们首先需要聆听圣言,其次需要聆听自己,再次需要聆听他人,最后,我们还需要聆听社会和大自然的声音。
郎世宁知道如何来表达美——在对话中的开放经验:在由文明所启迪的一种波长上接收他人并奉献自己。当我说所启迪时,我并非仅仅指受到良好教育的文明,而是指彼此相遇的文明。
他诚实地写到:不管每个人走的哪条道路,如果想要接近上帝,都必须从各自的视角和观点出发,更何况要帮助他人走上这条道路。至于我,则是从一个从政者的角度走进天主教。
合作,就意味着时常放下自己的执着,真正聆听他人。放下和聆听,有时候也会是一种痛,一种由于改变而带来的悖于本性的痛楚。
也邀请我们在自己的具体环境中,藉着活出基督徒的精神,而使他人也成为天主的子女。如果说芥菜籽长成树,树大招风,太引人注目,容易受到“关注”而被打击迫害,那么酵母则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容易抓住人心。
总结:灵修与教会现实的结合亚毛斯8:4-7是对社会不义、虚伪虔敬与人性物化的强烈谴责:敬礼必须与伦理一致:真正的宗教生活不仅是参与礼仪,更是以正义对待他人,尤其穷人(参阅《雅各伯书》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