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世纪以前,一位生活在罗马、名叫做斐理伯·内利(PhilipNeri)的圣人——就是在罗马这里。他已经被作为喜乐的圣人而载入史册。仔细听这个:喜乐的圣人。
吴神父:生活在喧嚣红尘中的我及许多主内兄弟姐妹,有许多话,都来不及与您说。您离去的那天恰好是主日,且适逢主受洗节。那天,该是有天空降来的鸽子,把您接走了。
我们可以马上意识到,如果人没有生活在天主里,实践这种爱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人性使我们自然地去爱好的和美的事物。以理想或挚爱的名义,我们甚至可以慷慨大方,做出英雄般的行为。
(讲道后默想片刻)复活期颂谢词(三)(基督生活着,并常为我们转求)主、圣父、全能永生的天主,我们时时歌颂你,实在是理所当然的,并有助我们获得救恩。
人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孤岛上。在教堂里,人们互相祝福,互相问候,互相关怀,消除彼此的孤独,隔膜及寂寞。人间多一座教堂,就会少一座监狱。
我们生活在一个奖励自给自足,效率,业绩的时代。然而,福音却告诉我们衡量我们人性的标准不在于我们能得到什么,而在于我们是否能让自己被爱,并在必要时甚至被帮助。
后来,我有幸在罗马亲眼见到了圣施礼华,并与他一起生活了三年。他像父亲一样,帮助我回应了司铎圣召。”圣施礼华曾问吉纳是否想成为一名神父,并告诉他这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所能经历的最伟大的庆典”。
以身体特征作为歧视的辨别标准,其重要性在于这些标准与生具来,不能像职业、宗教、生活方式般可以透过改变而使界限消失,故一代一代传下去,直至受害阶层与主导阶层在权力关系上易位。
传教士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浇灌生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基督徒。每位传教士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大多有高贵的出身,博学的知识。刚恒毅枢机在离开家乡来中国时写道:人非草木,离乡背井舍亲远行,总有几份离情。
李保富(前右)正在带领避静班祈祷一、追求真理,皈依基督1967年李保富出生于教外家庭,十多岁的时候,就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惊异和好奇,感觉天地间必定有一个神,那时的她既不知神在何方,也不知神为何物,但生命中总有一种求索的渴望